北美大陆西海岸的范登堡太空部队基地升起一道白色轨迹,一枚未携带实弹的“民兵III”洲际弹道导弹划破长空。
这场原定于三周前举行的试射因技术故障推迟,最终在周三的暮色中完成。
作为美国核武库的陆基支柱,“民兵III”的此次常规检验恰逢微妙时刻,俄罗斯“军队-2024”论坛刚刚落幕,俄方在会上展示了包括“萨尔马特”重型洲际导弹在内的多款新型战略武器。
就在导弹试射同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其社交平台Truth Social发布视频,重申要求“战争部立即启动核试验准备工作”。
这段被多家研究机构标注“可能经过人工智能处理”的视频,与上周其账号发布的文字声明高度吻合,连收尾的惯用句式都如出一辙。
值得玩味的是,白宫以“联邦预算僵局导致人员不足”为由,未对这段视频的出处置评。
莫斯科的反应既迅速又克制。俄国防部长别洛乌索夫当天表示“必须对华盛顿的举措作出回应”,但总统普京随后定调称,在美国未实际违反《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前,俄方不应过早采取行动。
这种审慎态度与今年六月俄方成功试射“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时展现的自信形成鲜明对比。
美国能源部长赖特在周日电视访谈中澄清,所谓核试验准备实为“亚临界实验”,通过高能炸药压缩核材料却不引发链式反应。
![]()
这类实验虽不产生核爆炸,却能验证核武器在长期储存后的可靠性。
目前美国库存的B61-12战术核弹正在欧洲多个北约基地轮换部署,这种可搭载于F-35战机的精确制导核弹,其维护升级正需要此类数据支撑。
而俄罗斯的“波塞冬”核动力无人潜航器已在白海完成第三次水下测试。
这种被北约称为“末日武器”的装备能携带千万吨当量核弹头,沿千米深海航线悄无声息逼近海岸线。
尽管两国都在推进核武器现代化,但自1992年以来,地球上再未出现过真正的大气层核爆炸。
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透露,俄方事先获得了“民兵III”试射的通报。
![]()
这种建立在《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框架下的透明机制,与社交媒体上真假难辨的核言论形成讽刺对照。当前条约将于2026年到期,而关于后续安排的谈判仍陷于僵局。
在日内瓦,联合国裁军研究所最新报告指出,全球核弹头总数在连续下降三十年后首次回升。
包括高超音速武器在内的新型战略载具正在重塑威慑格局。
当“民兵III”的尾焰消散在太平洋上空,大国核博弈已进入比爆炸当量更考验智慧的新维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