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文敏老先生在《大连日报》创刊80周年读者主题日活动现场。
![]()
▲作品《八旬栉风 墨映岁月》
深秋的阳光为东关街上的“大报时光馆”镀上了一层暖金,11月1日,《大连日报》创刊80周年读者主题日活动在这里浓情举办。
人群簇拥处,著名画家、有“当代板桥”美誉的梁文敏老先生一身板正的红色中山装,宛如雪中红梅般夺目。老爷子声如洪钟,饱含深情地说:“我今年也是80岁,与《大连日报》同龄。是《大连日报》给了我第二次政治生命,我对党报感恩不尽……”
当他为《大连日报》创刊80周年专门创作的“礼物”——《八旬栉风 墨映岁月》画作在众人面前徐徐展开时,现场气氛再一次被点燃。画作上,金黄、朱红、大红等色彩交织,红竹劲节挺拔、铮铮铁骨、枝繁叶茂、凌云高节,而8株红竹与8方篆印的设计,更以直观的艺术符号,将八十载的厚重历程具象化,让纪念意义一目了然。这份令人叹为观止的“礼物”,饱含着梁老对党报的深情,也是他为这座城市的文化记忆所作的最生动的注解。
梁老告诉记者,为准备这份“礼物”,他从今年7月就开始构思,画小样;8月底,酷暑难耐,但还是认认真真地完成了。这幅竹画凝聚了梁老的心血与巧思。他介绍,“竹”是画作的核心意象,以竹喻志,映照民族精神与报魂。竹的文化内涵既承载中华民族精神,更与《大连日报》的使命深度契合。竹之品格,正是《大连日报》八十载坚守的写照:报纸始终与党和人民同行,既传递党的声音、传播政策主张,也倾听百姓心声、反映群众诉求。
与墨竹不同,梁老用红竹入画。他说:“红色在中国文化中,是吉庆与崇高的象征,红色早已成为鸿福、吉祥、喜庆与胜利的代名词。”画作上,红色的粗竹在曙光中枝叶舒展、生机勃勃、喜气洋洋,既像是大报人欢庆自己的“生日”与“节日”,更藏着深层隐喻——随风摇曳的竹枝竹叶相互呼应、彼此激荡,恰如办报人始终秉持的奋发向上、红红火火的劲头,以及拼搏奋斗、不骄不躁、再接再厉、勇创佳绩的精神。
枝叶关情,笔墨传情。梁老说:“八十年来,《大连日报》始终与大连这座海滨城市同呼吸、共成长,以笔墨记录时代变迁,用文字传递百姓心声,早已成为大连人不可或缺的精神家园。”
画竹的人,本身也活成了“竹”。从成为中国第一个“党员个体户”,开创中国第一个“文化大篷车”,创立“板桥竹风剑刀画派”,到被中国美术家协会认可为“当代板桥”,梁文敏凭借着无畏不屈的“板桥精神”“竹子精神”和开拓创新的“篷车精神”,成为彰显个人发展与时代潮流结合的代表。
梁老还始终强调,板桥艺术要好好传承,“板桥精神”要代代相传。因此,在他的培养下,他的儿子梁晓东也迅速成长起来,作品多次在全国性的展览和比赛中获奖,深受收藏家的喜爱,成为当之无愧的“板桥竹风剑刀画派”掌门人。梁老表示,“竹风剑刀”就是亮剑精神,给人一种力量、一种信仰,画的不光是竹子,更是人、是精神,以竹歌颂人的美德、以竹体现民族的傲骨气节!“墨海铁砚、铸刀炼剑,我们中华儿女世世代代都必须保有这种斗志和气节!”
耄耋已至,笔耕不辍。当下,梁老在忙两件事:一是写一本关于郑板桥画作的书,一是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100周年创作。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梁老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令人动容。
图片提供: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彭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