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2025年10月,捅破西方援乌“统一战线”这层窗户纸的,既不是莫斯科的导弹,也不是华盛顿的摇摆,而是布拉格街头的一张张选票。
捷克,这个曾经的“亲西方模范生”,刚刚用一场换届选举,给布鲁塞尔和基辅送上了一份“冰冻大礼”。传统亲西方的执政党,直接被选民掀翻在地,连议会多数的边都没摸到。
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全新的“三党联盟”。领头的是谁?老熟人,安德烈巴比什。
![]()
这三股右翼势力,选举时吵得天翻地覆,选完后却光速牵手,签了联合组阁协议。为啥能这么快?因为他们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一个能让所有分歧都闭嘴的核心纲领:
立即停止对乌克兰的军事和财政援助。
你没听错。这不是什么边缘小党的牢骚,这将是捷克的新国策。
选票撕裂共识:“模范生”为何第一个跳船?
这事儿要我说,根本就不是意外,这是一场酝酿已久的 “结构性重组”。
咱们把时间倒回两三年前。那时候,俄乌冲突刚爆发,“支持乌克兰”在欧洲,尤其是在东欧,那是绝对的“政治正确”。谁敢说个“不”字,谁就是“普京的帮凶”。捷克政府更是冲在最前面,送坦克、送钱、收难民,表现得比谁都积极。
但现在,风向全变了。
这次捷克大选,你猜猜候选人辩论的焦点是啥?不是“欧洲价值观”,也不是“地缘政治”。
![]()
是 通货膨胀、飞涨的能源价格、高得离谱的税收,以及那个最刺眼的问题:“凭什么我们的钱,要被扔到别人家的战场上?”
我看了看数据,捷克这几年的经济其实不算太崩,但老百姓的“体感”极差。每个月实打实多交的燃气费,超市里涨个不停的食用油,还有排队要排到明年的公立医院…
这种切肤之痛,会让人很自然地开始算账:我们的钱,花哪儿了?
很快,一个简单粗暴的答案就浮现在大家心头:“都被送去乌克兰了!”
这个念头一旦形成,就像病毒一样传播开。它不需要多严谨的逻辑,它只需要情绪。当一个捷克老农民,看着自己干瘪的钱包,再看看电视上又一批开往基辅的军火列车,他会怎么选?
用脚投票。
于是,“援助乌克兰”,这个昔日的“政治正确”,彻底变成了 “选票的对立面”。
![]()
这就是我说的“结构性重组”。过去,捷克的政治划线,是“亲欧盟”还是“反欧盟”。而现在,这条线被重画了,变成了“援乌”还是“反援乌”。
这条新战线,直接把老的政治联盟给切碎了。
援乌,新的“票房毒药”
说白了,援助乌克兰这件事,在2025年的东欧,已经成了 “票房毒药”。谁碰谁死。
传统执政党那些人,还在那儿高喊“国际责任”、“欧洲安全”、“集体抗压”。
这些词儿,太大了,太空了。
老百姓的回答更直接:“我们不是ATM机。”
新上台的这三家,就聪明多了。他们敏锐地抓住了这种情绪。
![]()
他们直接把“停止对乌援助”白纸黑字写进了竞选纲领。他们不跟你谈什么“宏大叙事”,他们就跟你算小账。
“我们要照顾的是捷克的老人,不是别国的士兵。” “我们不该替别人烧钱,来换取布鲁塞尔的几句表扬。”
这些话,多实在,多接地气。
结果就是,这三家在关键选区大获全胜。传统执政联盟连反击的机会都没有,因为他们没法回答那个终极问题:“老百姓的锅都快空了,你凭什么还往外送?”
更要命的是,捷克的政治体制,特别容易被这种“多党联合”的策略撬动。那三家党,单独看,谁也不算巨头。但只要“反援乌”这面旗子一举,他们就能瞬间黏合起来,不多不少,刚好拿下组阁权。
![]()
这不是民粹主义那么简单,我更愿意称之为 “对体制缝隙的精准操控”。
这一下,捷克几乎铁定将成为 “第一个明确从国家层面削减对乌克兰援助”的欧盟国家。
想想吧,过去欧盟东翼这些国家,是援乌最坚定的堡垒。现在,这个堡垒自己内部,塌了一块关键的砖。
“麻烦制造者”的回归:安德烈巴比什
我们必须得聊聊 安德烈巴比什。
这个被西方主流媒体称为“捷克特朗普”、“麻烦制造者”的亿万富翁,又杀回来了。
而且,这次他撕下了一切“温和”的伪装。
![]()
搁以前,巴比什还要顾及一下布鲁塞尔的面子,假装自己“亲欧”、“支持改革”。
这次,他火力全开,旗帜鲜明地主打“反援乌、反欧盟官僚、反移民”。他不再搞那些虚头巴脑的外交辞令,他说的每句话,都像刀子一样扎在现任政府的痛点上。
他的两个盟友,也不是省油的灯。
一个叫“自由与直接民主党”(SPD),这帮人更狠,他们直接在议会里质疑乌克兰战争的合法性,要求全民公投来决定是不是要继续援助。
另一个小党,干脆打出“为自己人服务”的旗号,他们的支持者就是司机、个体户、小老板。他们在街头演讲时喊的口号是:“老百姓要的是电费减半,不是T-72坦克!”
这三家一合体,话语权直接被抢走了。
![]()
过去,谁占据“道义高地”,谁就能赢。现在反过来了,谁最能喊出老百姓的“痛”,谁就能赢。
巴比什在签署联合协议后,说了句意味深长的话:“捷克,是时候回到为自己人服务的正道上了。”
这句“为自己人”,砸碎的,是过去十几年建立起来的整套“亲西方共识”。
连锁反应:欧盟统一阵线的“第一道裂痕”
好了,这才是最关键的地方。
捷克这事儿,如果只是一个国家的内政,那顶多算个“黑天鹅”。但它不是,它是第一张倒下的多米诺骨牌。
捷克过去三年,是乌克兰“援助链”上极其重要的一环。武器过境、财政支持、后勤枢纽。现在,这个“稳定板块”突然跳反了。
布鲁塞尔已经炸锅了。
![]()
我听说,欧洲议会的高层已经在闭门会议上,紧急讨论要怎么“协调”中东欧成员国的对乌政策。
说白了,就是怕。怕这种“反援乌”的转向,变成一场“政治传染病”。
这病,能不传染吗?
你看看捷克的邻居们:
- 斯洛伐克:刚上台的新政府,早就喊出了“不给乌克兰一发子弹”。
- 匈牙利:欧尔班更是“反援乌”的老手,从一开始就各种抵制。他现在估计正偷着乐,终于有“铁哥们”站到自己身边了。
还记得那个“维谢格拉德集团”(V4)吗?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这本该是北约和欧盟顶在最前面的“反俄先锋”。
现在你再看,这四国里,三个已经“反水”了。 曾经的“反俄桥头堡”,现在成了“反援乌俱乐部”。
![]()
这就是乌克兰战败(或者说,长期僵持不下)的后果,真真切切地显现出来了。
当一场战争,迟迟看不到胜利的希望,当“正义”和“道义”的激情,被日复一日的账单所磨平,那么,支持的松动就是必然的。
乌克兰战败的后果,不在于战场上丢了多少土地,而在于它正在耗尽盟友的政治耐心。
捷克选民的这一票,不是投给莫斯科的,也不是投给巴比什的,它是投给“战争赶紧结束”的。
这场没有硝烟的转向,撕开了偏西方联盟的第一道裂痕。而这道裂痕,一旦开始,就很难再愈合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