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 SU7 车主分享视频反被 P 成事故车:车圈造谣成本低到离谱,背后黑公关产业链有多脏?
广东一位小米 SU7 女车主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在抖音分享的爱车视频,几天后就成了 “事故车谣言” 的素材。造谣者不仅把她的车 P 得引擎盖翘起像撞过一样,连车牌都没换,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假的 —— 要是真撞成这样,左前大灯能完好无损?
![]()
“现在造谣成本也太低了吧?” 车主无奈吐槽。自己的车没出任何事故,却平白无故被人恶意 P 图抹黑,换谁心里都不痛快。但她更在意的是,这种抹黑不仅针对她个人,更是在给小米汽车泼脏水。“一个好企业不该被这么瞎抹黑,太多人会被网上的片面信息带偏。”
一、AI 让造谣 “零门槛”,车圈成了谣言重灾区
这不是小米汽车第一次被造谣了。从电池安全到自动驾驶,各种没影的负面消息在社交平台满天飞。更离谱的是,现在有了 AI,造谣连 P 图技术都不用学了,随便生成个假视频、假图片就能到处传。
![]()
这种乱象在车圈早就不是新鲜事。理想车主因为停车被恶意剪辑造谣 “没素质”,深蓝新车上市就被编造 “第三排空间小” 的虚假信息…… 只要是有点热度的车企,几乎都被这么 “关照” 过。
二、黑公关产业链:一条评论 0.8 元,水军批量造 “骂战”
这些谣言背后,是一条完整的黑灰产业链。有媒体曝光,在小米车主评论区发一条恶意评论能赚 0.8 元;收集理想车主 “不文明驾驶” 的照片,一张给 5 元,一段视频给 8 元。
更夸张的是,有些汽车博主靠 “捧一踩一” 赚得盆满钵满。一个 60 万粉丝的博主,接一条黑商单报价能到 3.8 万元,有的机构靠这种操作单次获利几百万。这些 “黑公关” 就像,把车圈舆论搅得乌烟瘴气。
毒瘤
![]()
三、从线上骂战到线下使坏,网络暴力早已 “越界”
最可怕的是,这种恶意已经从线上蔓延到了线下。重庆有理想车主的车被人故意划伤,湖南有小米车主的 SU7 被恶意划漆…… 这些人因为对品牌不满,就把气撒在车主的车上,简直是法盲行为。
在网上,攻击更是无所不用其极。小米车主邓女士因为分享用车体验,被人诅咒 “迟早出车祸”,甚至被造谣 “职业不正当”。不堪其扰的她把网暴者告上法庭,终于拿到了道歉信和赔偿金。她的经历不是个例,很多车主因为分享购车体验,就被骂 “韭菜”“交智商税”,连家人都被牵连诅咒。
四、维权有路,监管出手,车圈该 “大扫除” 了
好在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击。邓女士的胜诉给了很多车主信心,小米汽车也开通了专项维权通道,帮 500 多位车主发律师函、提供诉讼支持。荣威、极氪、比亚迪等车企更是开出 500 万元的悬赏,征集黑公关线索。
![]()
监管部门也动真格了。工信部等六部门开展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重点打击网络水军、黑公关。理想汽车就通报了 13 个 MCN 机构的 332 个账号,这些账号靠搬运洗稿、编造虚假信息抹黑品牌。
一辆被 P 图的小米 SU7,照出了车圈舆论的混乱。现在的车圈,仿佛成了 “比谁造谣更离谱” 的竞技场。但说到底,这些歪门邪道走不远。
![]()
对车企来说,与其搞这些下三滥的竞争,不如把心思放在产品上,用技术和服务说话。对消费者来说,看到那些耸人听闻的消息,多留个心眼,别被带了节奏。毕竟,真正的口碑不是靠抹黑对手能得来的,而是靠每个真实车主的体验积累起来的。
希望这次整治能彻底清一清车圈的 “乌烟瘴气”,让大家能安安心心看车、买车、分享用车体验,不用再担心被莫名其妙的谣言和网暴盯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