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数学界的“顶流”,王虹绝对是绕不开的存在。
这位“半路出家”的数学天才,不仅攻克了困扰数学界百年的难题三维挂谷猜想。
还“改写”了法国高等科学研究所(IHES)的历史,成为了该机构成立70余年来首位女性终身教授。
![]()
最近,这位数学界的“传奇”,竟然再次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不仅在整个学术圈引起了巨大关注,就连官媒都亲自下场高调发文。
![]()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连拿两大奖
2025年10月,34岁的中国女数学家王虹成了数学圈的“红人”。
中国妇女报连着两次发文,夸她又打破了学术天花板。
10月27号,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上,丘成桐亲自给她颁了ICCM数学奖金奖。
这奖圈内都叫它华人菲尔兹奖,专门发给45岁以下的杰出华人数学家,分量特别重。
![]()
更让人意外的是,才过一天,2025年塞勒姆奖名单一公布,她的名字又在上面。
这奖被看作菲尔兹奖的前奏,从1968到2024年的56个获奖者里,有10个后来都拿了菲尔兹奖。
就比如陶哲轩在2000年拿了这个奖,六年后就摘了菲尔兹奖。
这次王虹连拿两奖,陶哲轩第一时间写了长文祝贺,说她的成果把几何测度论往前推进了十年。
![]()
而王虹能连拿两个大奖,根源其实在年初的一项大突破——她解决了个困扰数学界一百年的难题。
这难题叫三维挂谷猜想,是1917年日本数学家挂谷宗一提出来的。
它的本质是问三维空间里,能让单位线段转到任意方向的最小集合维度是多少。
之前学界只搞定了二维的情况,陶哲轩团队曾经把三维的下限推到2.500000001,差一点就到3。
![]()
2025年2月,王虹和加拿大数学家约书亚・扎尔一起,在《数学年刊》上发了篇127页的长论文。
用独创的方法直接证明这个维度就是3,彻底解决了问题。
陶哲轩说她的推导像“魔幻永动机”,开辟了几何测度论的新研究范式。
这成果一出来,顶尖学术机构都抢着要它。
![]()
2025年9月,她正式成了法国高等科学研究所(IHES)的终身教授。
这地方可不一般,号称“菲尔兹奖摇篮”。
自1958年成立以来,IHES数学领域共诞生14位终身教授,其中8个后来都拿了菲尔兹奖。
![]()
王虹不但是这里第一位中国籍终身教授,还是第一位女性、第一位亚裔终身教授。
这份聘任,是国际学界对她实力的认可。
现在,她已经是2026年菲尔兹奖的热门人选。
如果能成,那她还是中国第一位拿这个奖的女性数学家。
![]()
王虹的求学成长路
很少有人知道,这位站在国际数学顶端的教授,起点是广西桂林一个普通的教师家庭。
1991年出生的王虹,由于4岁时不小心烫伤了右臂,在家养伤近一年。
那段时间总躺着没事干,她就翻出哥哥的小学一年级课本打发时间,没成想自己从头到尾都学明白了。
等伤好得差不多能上学了,5岁的她没去读一年级,直接跳级进了二年级。
![]()
2004年进桂林中学时,她成绩还在年级一百名开外。
但她是真下了苦功,每天早上五点就起来背公式,晚上十一点还在刷题。
光错题本就整理了三大本,硬生生逆袭到年级前十。
![]()
2007年,16岁的她考进了北大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进了北大,王虹发现自己对地质专业实在提不起兴趣。
一次偶然听了数学系的公开课,一下子找到了感觉。
![]()
有人劝她地质前景好,她没动摇,一边把本专业的课学好,一边去数学系蹭课补课,一年后成功转系,成绩还名列前茅。
在刘张炬教授指导下,她毕业论文做得很好,还和师兄一起证明了2+1维波动方程Sogge局部光滑性猜想。
![]()
2011年从北大毕业,王虹去了法国深造。
中间她也曾犯过迷糊,觉得数学太抽象,干脆停学半年去学建筑。
她自己后来回忆,学了建筑才发现,里面的结构力学、空间几何全离不开数学。
而且相比之下,数学反而更有章法,这趟“弯路”反而让她更确定要做数学研究。
![]()
之后她在巴黎综合理工学院、巴黎南大学拿了学位,又去麻省理工读博,师从LarryGuth教授。
2019年博士毕业,她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做博士后,2023年就收到了IHES的终身教职聘书,当时在数学圈都炸了。
![]()
其实早在2023年,王虹就成了首位拿MaryamMirzakhni新前沿奖的亚洲数学家。
这个奖是为纪念已故的菲尔兹奖得主设立的,专门奖励有潜力的年轻女性数学家。
要知道,数学领域一直男多女少,顶尖机构的终身教授里女性占比还不到15%。
王虹的成功算是打破了这个性别壁垒,证明只要够专注、能坚持,女性同样能站到数学顶端。
![]()
北大数学天才的顶级同框
王虹火了之后,不少人想起了另一位北大出来的数学天才韦东奕。
他俩其实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北大数学系出来的,都有过学术迷茫的时候。
最后都靠对数学的热爱扛过来,走到了领域最前面。
而且,他俩其实有过同框。
![]()
2025年6月,王虹回北大开讲座,主题是调和分析在几何测度论中的应用,其实讲的就是她破解挂谷猜想的过程。
现场挤得满满当当,连中科院院士田刚都来了,不少同学只能站着听。
韦东奕连续三天都坐在第一排认真听,提问环节他第一个举手,问的是几何分析和偏微分方程交叉的问题。
俩人围着黑板讨论得特别投入,旁边的博士生都插不上话。
![]()
这段当时就上了热搜,网友都说是“北大数学的顶级同框”。
不过他俩的研究方向不一样:韦东奕主攻偏微分方程和流体力学,王虹则盯着调和分析和几何测度论。
但他俩不是谁比谁强,而是中国青年数学界的“双子星”。
这也说明,咱们的数学培养体系能培养出不同方向的顶尖人才。
![]()
现在34岁的王虹站在新起点上,不管2026年能不能拿到菲尔兹奖,她已经照亮了不少人的路。
她让更多女性觉得搞科研是可能的,让小城镇的年轻人相信坚持有用,也让更多人愿意走进基础科学的世界。
《科技日报》评论说,她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中国数学力量崛起的体现。
既突破了学术瓶颈,也打破了性别和出身的限制。
![]()
从桂林小镇那个烫伤后在家自学的小姑娘,到改写国际数学史的终身教授,王虹的故事还在继续。
咱们也有理由盼着,以后能有更多像她、像韦东奕这样的人,带着热爱和坚持,把中国数学抬到更高的地方。
![]()
结语
王虹的成就让我们看到,女性在科研领域能够带来独特的思考角度和突破方式。她们往往能在僵持的难题中找到新的解决路径,这种多样性正是推动科学进步的重要力量。当更多女性投身科学研究,我们解决问题的思路也会更加丰富多元。
参考文献:
1.大皖新闻:《中国女数学家王虹接连斩获两项大奖》2025-10-30
2.济宁新闻:《90后女数学家王虹,连传喜讯!韦东奕曾连续3天听她讲课……》2025-10-29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