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龙县人民法院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支点,以“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为抓手,将司法服务与民族地区实际深度融合,构建起矛盾多元化解、司法服务精准、基层治理高效的法治格局,为辖区高质量发展打牢法治根基。
积极融入综治体系
该院打破司法壁垒,以机制创新推动司法资源与基层治理资源深度融合,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服务”。
法院主动与县、乡镇(街道)综治中心建立常态化协作机制,健全信息共享、联席会议、联动调解、协同处置4项核心制度,定期参与辖区矛盾纠纷研判会商,将“一乡(街道)一法官”机制与综治网格体系精准对接,推动司法力量下沉网格、扎根基层。在此基础上,法院在综治中心设立“法院接待窗口”,选派具有丰富审判调解经验的纳西族法官、法官助理及专职调解员组建服务团队,为群众提供专业司法支撑,进驻以来已成功调解案件110件。
平台层面,法院将在线服务平台与综治中心信息系统对接嵌入,实现纠纷线上分流、调解线上开展、协议线上确认、结果线上反馈全流程数字化,并引导当事人运用“和合丽法”平台高效解纷,大幅降低群众维权成本;服务层面,将诉讼引导、网上立案指导等服务前移至综治中心,已完成司法确认案件10件,让群众“少跑腿”;力量层面,联合公安、司法、信访、人社等部门建立协同机制,针对工程建设领域欠薪问题开辟农民工维权绿色通道。今年6月,当天化解木某某等3名农民工劳务费纠纷,追回薪酬2万余元。
民族特色打破调解难题。结合玉龙县实际,法院派驻团队全程采用纳西语与汉语双语服务,将法律规定与民族习惯有机结合,让司法服务更接地气、更入民心。借助“三多节”等民族节日开展“调解示范日”活动,通过“法理+情理+文化”融合方式,实现矛盾化解与法治宣传双赢。
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
该院以“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为契机,推动法庭工作重心前移,将司法服务延伸至乡村振兴第一线、矛盾化解最前沿。
法庭坚持“办案优先、质量为要”,严把“效率、调解、质量”三道关口:效率上,今年1月至8月新收案件252件,审结209件,结案率达82.9%;调解上,在立案、送达、审理各阶段全程开展调解工作,调撤率达77%;质量上,深入践行“如我在诉”司法理念,服判息诉率高达97.6%。
以“法庭+N”联动模式为核心,通过“法庭+综治中心”“法官+人民调解员”等形式,联合派出所、司法所、村(居)委会构建多元解纷体系。积极参与“无讼乡村”创建,指导基层调解组织化解纠纷80件,从源头减少诉讼增量。
推进人民法庭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全面推行网上立案、在线调解、电子送达等智能化服务,让群众“足不出户可办事”。针对行动不便的当事人提供上门立案、巡回审判等便民服务。
结合案件审理梳理社会治理薄弱环节,及时向相关单位发送司法建议,推动源头整改。常态化开展“送法进校园、进企业、进乡村”活动。
记者 姜莉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