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邯郸日报)
转自:邯郸日报
周志鹏
一位被称为“卷尺哥”的深圳小哥,最近在网上“火”了。这位随身带着一把卷尺,随时测量高出地面的井盖、行走不便的台阶,并将相关视频发到网上的“卷尺哥”,促成了许多“小事”快速解决。两年多来,“卷尺哥”发布视频超过1000条,被网友戏称为“多管局长”。
深圳街头,“卷尺哥”用1000余条短视频记录城市公共设施“微缺陷”,从拦路“钉子树”到凸起井盖,经他精准丈量反馈后多实现“当日发现、当日解决”。“卷尺哥”的走红,既是网络传播的偶然,更是新时代城市治理变革的必然,折射出政民同心推进治理现代化的共同追求。
一把卷尺,丈量出群众参与的治理能量。城市治理从来不是政府“独角戏”,而是全民共建共享的“大合唱”。“卷尺哥”以“多管闲事”的较真态度,打破“公共事务与我无关”的认知壁垒,用卷尺量化“不方便”、定格“小麻烦”,成为城市里“行走的传感器”。网友对“卷尺哥”的追捧,本质上是对主动参与公共治理的价值认同。
一套机制,支撑起民声落地的治理效能。“卷尺哥”的走红,离不开深圳“民意速办”平台日均处理1.4万件诉求的闭环机制;而邯郸的治理实践同样给出了精彩答案。2024年10月,人民网大名县与人民网联合推出“民意通·阳光大名”网上群众工作平台,直击群众办事“多头跑”、诉求“渠道散”的痛难点。通过将人民网“领导留言板”、12345等多个投诉平台整合到“民意通·阳光大名”平台“个人企业诉求”板块,实现群众诉求“一站式”办理。该平台最大的突破是建立了“一键直达”机制——跨部门、历史遗留等疑难诉求,群众可通过“干群直通车”板块直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批办,实现6万余件民需“一站直达”,平均办结时限仅1.8天,群众满意率达96.8%。多地实践证明:治理效能的提升,关键在于是否真正把“人民至上”落实到每个环节。用制度保障民声有人听、民意有人办,既赢得群众信任,更筑牢治理根基。
一种启示,指向从“点状突破”到“系统治理”的进阶。“卷尺哥”的个体实践虽成效显著,但终究是“点状参与”,难以覆盖复杂治理需求。真正成熟的城市治理,既要珍视“个体卷尺”的温度,更要将其转化为“制度标尺”的精度与广度。这启示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民生诉求响应机制,让更多“卷尺哥”式民间智慧有渠道、有保障;更要建立社会力量有序参与的常态化机制,让公民监督、媒体监督与政府监管形成合力,让“秒整改”的速度转化为“全覆盖”的精度。
“卷尺哥”的卷尺,量的是设施尺寸,更是治理差距;传的是短视频,更是民生期待。这要求各地治理者既要拿出“闻过即改”的包容与效率,更要构建“常态长效”的制度保障,让每一把“民间卷尺”都能找到制度依托,让每一份民生期待都能得到精准回应。当更多人愿意拿起“卷尺”,治理革新便有了最坚实的民意基础,民生温度也将渗透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这,正是“卷尺哥”现象留给我们的最深刻启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