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最近刷房产圈的肯定都见过这句话:“等一套房的价格等于 30 年租金了,房价才算到底,多出来的全是泡沫!” 这话在评论区吵翻了,有人说 “终于说到点子上”,有人骂 “不懂中国楼市瞎扯”。今天咱不站队,先算笔明白账,再聊聊这背后的门道。
先给大家上点实在数据。2025 年上半年统计,全国 50 个重点城市的平均租售比是 1:576,啥意思?就是买套房子的钱,靠租金得 48 年才能回本,比网友说的 30 年还多 18 年。我身边真有这例子:邻居前年 245 万买了套装修房,想等着涨价转手,结果房价没动静,只能租出去,一年租金才 2 万。算下来要 125 年才能回本,可房子产权才 70 年,到期连本钱都收不回来,这账谁看了不懵?
为啥网友会盯着 “30 年租金” 这个数?这不是拍脑袋想的。国际上有个规矩,买房的投资回报得比无风险利率高,不然不如去买国债。咱们国家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大概 3.6%,算上物业费、空置期这些成本,房产年化收益至少得 5% 才合理,正好对应 20 年租金回本。但咱国情特殊,网友把标准放宽到 30 年,其实已经是妥协了。
可为啥现在租售比能飙到 48 年?根子在这三点:第一是钱没地方去。以前大家炒大蒜、炒藏獒,后来发现还是房子稳妥,加上外汇管制,钱只能在国内打转,推着房价往上涨,早把租金抛到脑后了。第二是 “买房必赚” 的老观念没散。2000 到 2020 年那二十年,房价翻十几倍的例子太多,没人在乎租金那点小钱,就像牛市里没人看股票的市盈率一样。第三是城市资源绑定。以前买房才能落户、上学,哪怕租金回报率再低,为了孩子也得买,这就把房价和真实居住需求脱钩了。
这租售比失衡带来的影响,咱普通人最有体会。首先是心态崩了。我直播间常有粉丝说:“月薪 8000,房租 2400 刚够活,买房要 50 年租金回本,这辈子别想了”。这种绝望感不是假的,现在年轻人不想结婚、不敢生娃,房价泡沫占了很大原因。其次是市场分裂了:三四线城市租售比看着更合理,可年轻人全往大城市跑,房子卖不出去照样跌;一线城市租售比烂得离谱,汤臣一品租售比才 1.09%,却没人敢说它会崩,因为买的人根本不靠租金赚钱。还有就是租房市场变了,房价跌了,房东们把空房全挂出去出租,结果房租也跟着降,租售比反而没怎么变,最后还是没人赚钱。
接下来说点实在的,我对这事儿的看法可能有点扎心,但都是大实话。
第一,“30 年租金抵房价” 是个好锚点,但绝不是 “底部信号”。2025 年银川、贵阳这些城市租售比快接近合理区间了,可房价照样没见底。因为真正的底部得等 “买房赔钱” 的记忆形成,甚至出现 “租售比不到 20 年还没人买” 的情况,这至少得五八年时间。咱别盯着一个数字盼天亮,那不现实。
第二,泡沫的本质不是 “超 30 年租金”,而是 “价值和需求脱钩”。上海青浦华为研发中心落地后,房租涨了 140%,可房价没怎么动,因为租房的是临时上班的,买房的要看学校、医院这些长远配套。这说明租金反映的是真实居住需求,房价反映的是投资预期,俩市场根本不是一回事。那些租售比 1:600 的城市,泡沫挤不挤,得看还有没有年轻人愿意来扎根。
第三,别光骂泡沫,得想明白泡沫里藏着啥。以前房价涨,是因为货币超发、投资渠道窄、资源绑定这三座大山。现在租房落户放开了,股市债市慢慢规范了,这大山在松动,但不可能一下子垮掉。专家说调整周期可能要到 2035 年,这话听着泄气,但真相就是:泡沫不会炸,只会慢慢漏,咱普通人得学会在漏的过程里过日子。
最后说句掏心窝的:咱讨论 30 年租金的时候,其实是在盼一个 “努力就能买得起房” 的时代。现在租售比 48 年,不代表希望没了,只是说明楼市在从 “炒房时代” 往 “居住时代” 转。这个过程肯定疼,但疼过之后,房子才会变回 “住的地方”,而不是 “赌具”。
至于啥时候能到 30 年租金的节点?咱不用猜,盯着三个数就行:全国租售比有没有往 1:360 靠,居民房贷压力有没有降下来,法拍房是不是越来越少。这三个数好了,不用网友喊,市场自己会给答案。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