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万人口警示!养老金支付危机逼近,我们的钱从哪来?
傍晚的小区广场上,广场舞音乐刚歇,张阿姨就拉着李阿姨坐在长椅上念叨:“我这刚领养老金3年,就听说现在年轻人少了,以后咱们的养老金会不会不够发啊?”旁边刚下班的小王凑过来搭话:“阿姨,我比你们还愁!我交社保都十年了,前两天看新闻说,这十年劳动年龄人口少了1900万,等我老了,还能按时领到养老金吗?”其实不光他们俩焦虑,打开社交平台,“养老钱够不够”“以后能不能领足养老金”早就成了大家热议的话题。国家统计局2024年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较2014年减少了1900万,而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已经达到21.8%,养老金的“缴费人少了、领钱人多了”,压力确实越来越大。但大家也别慌,国家早就提前布局,从政策托底到补充保障,已经搭好了一套“安全网”。
1. 先搞懂:1900万人口警示,到底警示什么?
很多人光听说“劳动年龄人口少了1900万”,却不知道这背后对养老金的影响有多大。其实核心问题就一个:养老金是“现收现付”的模式,现在年轻人交的社保费,大多用来给当下的退休人员发养老金,缴费的人变少、领钱的人变多,收支平衡的压力自然就大了。
咱们用权威数据说话:国家统计局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3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97亿,占总人口的21.8%,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17亿,占15.6%,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而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只有8.8亿,较2014年的9亿少了1900万,这意味着“一个劳动者要养的老人”变多了——十年前,每2.8个劳动年龄人口对应1个退休人员,现在已经降到2.1:1,部分省份甚至出现了“1个缴费者养1个领钱者”的情况。
最直观的就是部分省份的养老金缺口。人社部2023年数据显示,黑龙江、辽宁、吉林等老工业基地,因为退休人员多、年轻劳动力外流,养老金统筹基金早就出现收不抵支,全靠国家调剂资金兜底。但这不是“没钱发”的信号,而是提醒我们,养老金制度需要跟着人口结构调整,才能长期可持续。
![]()
2. 国家早已出手:3大政策托底,养老金池子里的钱没断档
面对人口结构的变化,国家早就开始布局,从全国统筹、基金投资到延迟退休试点,每一项政策都在给养老金“输血”,确保大家能领足领稳。
第一招是养老保险全国统筹。2022年1月1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正式实施,简单说就是把全国的养老金“放进一个池子”统一调配,让广东、江苏这些缴费多的省份,帮黑龙江、辽宁这些缺口大的省份补窟窿。人社部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国统筹调剂资金已经超过3000亿元,累计帮助20多个省份化解了养老金收支矛盾,黑龙江2023年就收到调剂资金超400亿元,确保了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第二招是养老金基金市场化投资“赚收益”。为了让养老金池子里的钱“生钱”,2016年成立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一直在做市场化投资。2023年社保基金理事会发布的年报显示,社保基金累计投资收益超3.8万亿元,2023年当年投资收益1200多亿元,收益率4.5%,虽然不算暴利,但胜在稳健,相当于给养老金池子里每年多添一笔“利息”,壮大了基金规模。
第三招是延迟退休试点“拉长缴费、缩短领取”。2024年3月,人社部联合多部门发布通知,在上海、江苏、四川、福建等10省市启动延迟退休试点,采用“渐进式延迟”的方式,比如职工年满60岁后,每3年延迟1岁退休,灵活就业人员可以自主选择延迟年限。这既能让劳动者多缴几年社保费,又能少领几年养老金,从“收支两端”缓解压力。以上海为例,试点后,首批申请延迟退休的企业职工中,有近七成选择延迟1-2年,预计每年能多缴社保费超20亿元,同时减少养老金支出约15亿元。
3. 补充保障发力:个人养老金+企业年金,多攒一笔“养老钱”
国家的基础养老金是“保底”,但想让退休后生活更滋润,还得靠“补充保障”——个人养老金和企业年金,这相当于给养老钱“加了双保险”,现在参与的人越来越多。
先说说个人养老金。2022年11月25日,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启动,只要是参加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人,都能开通账户,每年最多缴1.2万元,这笔钱可以买储蓄存款、理财产品、商业养老保险等,还能享受税收优惠,比如年收入10万元的人,每年缴1.2万,能少缴1200元个税。截至2024年底,全国个人养老金参保人数已经突破6200万,累计缴费超1800亿元。而且不少地方还有额外补贴,比如上海对每年缴费满1.2万元的参保人,补贴最高500元/年;广东对灵活就业人员参保,补贴300元/年,相当于国家和地方一起帮你攒养老钱。
再看企业年金。这是企业给员工的“补充养老金”,由企业和职工共同缴费,比如企业缴工资总额的8%,职工缴4%,钱会交给专业机构投资运营,退休后能一次性领取或按月领取。人社部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国有近50万家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覆盖职工超8000万人,2023年企业年金基金年缴费超3000亿元,不少大型国企、事业单位的职工,退休后光企业年金就能每月多领几千元,生活质量直接提升。
4. 个人不慌:3个小动作,让未来养老更踏实
国家托底、补充保障发力,咱们个人也能做些小事,让养老钱更充足,不用过度焦虑。
第一个动作:社保别断档,尽量缴满15年且多缴多得。基础养老金的领取规则是“累计缴满15年,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就能领”,但缴得越久、缴费基数越高,领的钱就越多。比如在上海,缴满15年、按最低基数缴费,每月基础养老金约2000元;如果缴满30年、按最高基数缴费,每月能领6000元以上,差距很大。就算是灵活就业人员,也建议尽量连续缴费,别轻易断缴。
第二个动作:开通个人养老金账户,每年坚持缴费。1.2万元/年不算多,平均每月1000元,很多人都能承受,而且还能享税收优惠,相当于“强制储蓄+税收减免”,积少成多,退休后就能多一笔稳定收入。现在各大银行APP都能一键开通,操作很方便,记得选风险稳健的产品,别盲目跟风买高风险理财。
第三个动作:合理规划个人资产,别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除了社保和个人养老金,还可以配置一些商业养老保险、稳健型理财,或者适量的国债、定期存款,形成“基础保障+补充保障+个人储蓄”的三重防线。比如30岁开始,每年买一份商业养老保险,缴费20年,60岁后每月能多领1000多元,生活更有底气。
说到底,1900万人口警示不是“养老金要断供”的信号,而是提醒我们养老制度在不断优化。国家有全国统筹、基金投资、延迟退休这些“大招”,还有个人养老金、企业年金做补充,咱们个人再稍微发力,未来的养老钱根本不用愁。就像张阿姨听完这些,笑着说:“原来国家早就安排好了,我这下放心了,以后还能多跳几年广场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