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一柱【第2970期 养老金专题】
新养老金中的基础性养老金计算公式为
退休时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2×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1%
这个公式中的缴费工资指数非常重要,直接决定着职工退休时的基础养老金的高低。
举个例子,2025年,某地社保计发基数(上年度社平工资)是7831。甲乙两名职工缴费年限都是40年。
甲平均缴费工资指数是1.6,乙是1.2。则
甲基础养老金=7831×(1+1.6)÷2×40×1%
=4072.12
乙基础养老金=7831×(1+1.2)÷2×40×1%
=3445.64
很显然,甲比乙高出626.48
那么,这个平均缴费工资指数是怎么来的呢?
![]()
【人个缴费基数】
新养老金办法下,职工每月都要扣缴养老金,其扣缴标准是个人缴费基数的8%,这个缴费基数与职工每月领取工资相关,但并不是应领取工资的数额,按照文件规定,不同人员,缴费基数项目不尽相同:
机关单位(含参公管理的单位)工作人员的个人缴费工资基数,包括本人上年度工资收入中的以下部分:①基本工资;②国家统一的津贴补贴(指人民警察警衔津贴等国家统一规定纳入原退休费计发基数的项目);③规范后的津贴补贴(地区附加津贴);④年终一次性奖金。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个人缴费工资基数,包括本人上年度工资收入中的以下部分:①基本工资;②国家统一的津贴补贴(指教龄津贴、护龄津贴、特级教师津贴等国家和经国家批准由省统一规定纳入原退休费计发基数的项目);③绩效工资。
除上述项目外,其余项目(包括改革性补贴、奖励性补贴等)暂不纳入个人缴费工资基数。
【省定缴费基数】
每个年度以省为单位会确定一个统一的缴费基数标准,比如山东2025年是7506。
这个缴费基数有两个作用:一是限定个人缴费的上下限,下限是60%,上限是300%。也就是说,个人缴费基数不是随意的,工资多就多缴,但再多也不能超过省定基数的300%,多于部分,就不再缴了。工资少就少缴,但再少,也不能少于省定基数的60%,个人缴费基数(工资)若少于这个数,那也要补到这个数。
第二个作用,就是用来计算个人缴费指数。其公式为
个人月缴费基数÷当年度省定缴费基数。
不言而喻,这个指数最低是0.6,最高是3.0.一般职工,就介于0.6~3.0之间。
职工退休时,平均缴费指数是所有缴费月数指数的平均值。
不难看出,在岗时缴费基数越多,指数越大,退休时,平均缴费指数自然大,计算出来的基础养老金自然高。
![]()
【视同缴费指数】
机关事业人员,养老金建账时间是2014年10月1日,缴费从这个时间开始,缴费指数按实际指数计算。
从参工到2014年9月30期间,为视同缴费年限,缴费指数按视同缴费指数计算。
视同缴费指数表是由各省据当地2014年9月退休人员补贴标准等因素确定的,不同职称(级)视同缴费指数不同,职称、薪级越高,视同缴费指数越高。
但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工作人员退休时的视同缴费指数却不是按2014年9月30前的职称(级)确定,而是“根据本人退休时的职务职级(技术职称)等,对应《视同缴费指数表》确定本人视同缴费指数。确定本人视同缴费指数。”
这意思是说,无论2014年9月30前是何职称,只要退休时副高七级,那从参工到2014年9月就都是视同副高七级。
这就意味着,工作人员退休前若评聘上高一级职称,非常重要。
![]()
举个例子。1965年12月出生、1985年7月参工的男教师,延迟3个月,2026年3月退休,恰好赶上2025年职称评聘,若由中教十级成功评聘副高七级,则视同,缴费指数可能会由1.4提高到1.8。
视同缴费年限是2014年9月-1985年7月=29年3个月,计351个月。
实际缴费年限是2026年3月-2014年10月,计138个月。
缴费年限是2026年3月-1985年7月=40年9个月,计489个月,
假设该教师实际平均缴费指数是1.3。则最终平均缴费指数
中级十级平均缴费指数=(1.4×351+1.3×138)÷(351+138)=1.3718
副高七级平均缴费指数(1.8×351+1.3×138)÷(351+138)=1.6589
二者相差0.2871.
大家可以根据基础养老金公式计算一下,二者退休时养老金差多少?
![]()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留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