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上海复旦大学物理系的教室里,三十多个年轻人围在一张长桌边打算盘,珠子噼啪响,算的是量子力学题,门口站着个女的,叫秦惠䇹,她听见声音,小声问,怎么不用计算机,没人应声,系主任说,全上海就一台苏联来的电脑,数学系排队等三天都排不上,她没再多说,转身回了和平饭店,晚上在台灯底下给丈夫李政道写信,我们得为这些孩子做点事。
![]()
秦惠䇹家里读书人多,父亲爱收古画,母亲会念诗写字,1947年她去美国,圣玛丽学院里就她一个中国女生,1945年在西南联大她认识了李政道,那会儿两人都在逃难,可一聊起物理和费曼,能说一整夜不歇,1950年他们在芝加哥结婚,她戴的是自己织的红围巾,后来李政道不肯签美国的忠诚宣誓,她二话不说退了伯克利的硕士课,说你的研究比我重要,普林斯顿的夜里她帮他理演算纸,熬汤,灯一直亮着,这不是 chores,是让科学能接着往下走。
![]()
1957年李政道和杨振宁要拿诺贝尔奖,杨振宁想按年龄排个先后,他太太也想往前挤,李政道很不高兴,秦惠䇹只说了一句,为了这点事闹得满城风雨,丢中国人的脸太不值,这事就这么过去了,她没劝和,也没让步,只是让两个天才没闹到当面撕破脸。
![]()
1972年她回国,听见算盘响,心里不舒服,不是觉得那工具旧,是看见一群有本事的年轻人,没电脑也没资源,靠着老家伙硬撑着现代物理的活儿,她没抱怨,也没掉眼泪,直接动手干,1979年她和李政道一块儿弄了个叫CUSPEA的项目,专门送中国学物理的学生去美国读书,十年里送出去九百一十五个人,她自己写推荐信,每封后面都加一句,这是个特别有前途的中国孩子,邮筒远,她就走三公里去投,申请表乱,她拿红笔一个个标出来,谁被漏了,谁该被看见。
![]()
她从不在镜头前露面,也不接受采访,就天天写信、打电话、盯着进度、催材料,别人说她是李政道的夫人,可她其实是把一个个人送出国、推上世界舞台的人,她不靠头衔,靠的是耐性跟细心,好多学生后来成了教授、研究员,可他们不知道,当年那封改了命的推荐信,可能是她半夜爬起来写的,也可能是她自己跑邮局寄出去的。
![]()
1996年她病重,躺在医院里,攥着李政道的手说,一定要让更多的中国女孩进实验室,两年后,李政道拿两人攒下的钱,设立了秦惠䇹与李政道中国大学生见习进修基金,规定很清楚,女性得占一半以上,到2024年,已经有五千二百三十二名本科生拿到资助,九百二十三人成了学者,二十三人当上了院士,有人在MIT做量子计算,有人在清华建暗物质实验室,她们的实验台上,可能还亮着秦惠䇹当年留下的那盏灯。
她没碰过电脑,也没写过论文,手里只有信纸、邮票、红笔、一碗热汤,还有一颗比算盘还灵的脑子,她不图名声,也不争功劳,看见一群年轻人在黑地里拨算盘,就想着帮他们找点光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