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淘尽了世间事,混作滔滔一片潮流。”上海滩上的风云变幻,如今还时常被人们提起。外滩的风景固然值得流连,但在上海这座国际化的大都市里,法学院们也都深藏不露,各有特色。今天,小编就带大家走进这几所法学院校,一领魔都的风采!
![]()
复旦大学法学院:
江湾大草原,人均一亩田
复旦大学的法学院位于江湾校区,在杨浦区新江湾城的西北部。江湾校区是复旦大学“一体两翼”校区总体布局“一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03年12月底开始动工,历经五年的建设,一个宁静隽永,生机盎然,既蕴含新古典浪漫主义的优雅,又散发着现代气息的崭新校区已跃然于众人眼前。置身其间,不仅能品味到百年复旦的深厚积淀和文化底蕴,也能感触到新世纪复旦的强烈脉动。
除了法学院,同处江湾校区的有上海数学中心、复旦大学物理学系、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系等。与理工科的各种实验室相比,作为江湾校区唯一的人文社会科学类院系,法学院的确不需要过多的教学楼。但“万绿丛中一点红”,复旦大学对于法学院依然极为重视,于是便修建了廖凯原法学楼。
廖凯原法学楼是复旦大学江湾校区一期工程的六大建筑之一,总建筑面积逾27000平方米,而这一数据是中国政法大学海淀校区教学用建筑占地面积(9094.60平方米)的三倍。
![]()
在 建筑楼 体 前的 下沉式广场的衬托下 ,廖凯原法学楼显得更加气势恢宏,从建筑外观到内部装潢都充满了欧式的风情。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卡其色的砖块彰显着复旦大学法学系的历史底蕴,悠久且璀璨;落地的玻璃窗则向室内提供了充足的阳光,明亮而温暖;楼梯两侧的绿植茁壮成长,预示着法学院的欣欣向荣。
![]()
凯原法学楼的内部同样让人惊艳——装饰性的棕榈树直达三楼,楼内的灯巧妙地分布在墙上,与整体建筑风格相得益彰的同时,也保障了同学们在楼内学习的基本需要。明亮空旷的一楼大厅里,还有一些桌椅以供同学们交流讨论。
![]()
由于江湾校区处于杨浦区较为边缘的地带,所以这里 视野开阔、风景宜人 ,也被同学们感叹——“江湾大草原,人均一亩田”。但正是这样人际稀少、环境优美、资源丰富的校园,才更加适合同学们潜心学术、刻苦钻研。
向往复旦大学法学院的你,愿意成为“有田一族”吗?
![]()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繁华市中心,徐汇CBD
与复旦大学法学院不同的是,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处在热闹繁华的徐汇校区;与复旦大学法学院相同的是, 上海交通大学 凯原法学院也有一座廖凯原法学楼——而这座法学院本身也与廖凯原先生密不可分。
上海交通大学的法学院原本成立于2002年,相对于全国绝大多数院校,它的出现并不算早。2007年美国廖凯原基金会向上海交通大学捐资建设法学院,2008年法学院同时冠名为“凯原法学院”。2012年,廖凯原法学楼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落成。
![]()
上海交通大学廖凯原法学楼位于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在徐汇校区原教二楼旧址进行建造。该项目总建筑面积9033平方米,基建投资6000万元。工程于2011年10月正式开工建设,2012年12月15日竣工落成。廖凯原法学楼为四层框架结构,其中地下层为图书馆,地面一层为学院公共服务区,二层为公共教学区,三层为办公区和教学研究基地,四层为廖凯原法治研究中心和教师办公研究区。
![]()
由于徐汇校区的总体占地面积受限,所以上海交通大学的廖凯原法学楼在建筑规模上稍微低调了一些,但这依然无法掩盖其耀眼的光芒。与极具设计感、充满现代化的建筑外观一致, 廖凯原法学 楼 内部的基调同样明亮、简洁、大方。在这样的学习环境里,法学院的学子们当然应该把握机会,奋勇向前。
在此不得不提的是,虽然上海交通大学的法学院成立较晚,但自2012年起,凯原法学院连续十余年进入QS世界大学法学学科百强;在2020、2021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跻身世界30强,位居中国大陆第一位;2022年,在教育部第五轮法学学科评估中取得新的突破。
![]()
“小隐隐于林,大隐隐于市”,说的或许就是位于徐汇区的上海交通大学。校外是繁华,校内有古迹;学院里的师资实力强劲,而出了校园也有目不暇接的实习机会。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硬件与软件兼具的“法学新秀”,是你梦想中的法学院吗?
上海政法学院:
佘山脚下,花园学府
![]()
上海政法学院有两个校区:本部和普陀校区。本部即为青浦校区,位于松江区的青松公路7989号;而后成立的普陀校区,其前身则是上海市司法学校(于2010年 正式划归上海政法学院管理 )。
坊间对于上海政法学院的校园美景评价极高,从“佘山脚下,花园学府”这一句便可窥得几分。松江土地开阔,留给了上海政法学院充足的发展空间。校园里的总体建筑风格为德式,在严谨规整之中又不失精致美观——而这,也正与法学这门学科有着异曲同工之美。不知这是校方有意为之,还是只是一个美丽的巧合?
![]()
上海政法学院的图书馆虽然看上去占地面积并不算大,但其资源并不容小觑。截止2018年末, 上海政法学院 的馆藏图书为1030414册,平均每位同学可得图书87.93册;同时,馆藏电子图书更为充足,共有1774520册,电子期刊、图书等数据库为6545个,各类数据库近40个。
![]()
上海政法学院 的图书馆内部,也与其他学校多有不同。占据了主墙位置的玻璃,使得室内的透光量极为充分。天气晴好时,在馆内读书、自习的同学们,便可以一边沐浴着阳光、一边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岂不美哉!
![]()
除了德式风情的建筑楼,野马浜的自然景观也是校园里让人眼前一亮的存在。春有海棠秋有桂,夏日微风冬飘雪——在这个一年四季皆如画的校园里,同学们自然更能够平心静气地吸收知识。
虽然上海政法学院距离市中心较远,但是去佘山和欢乐谷却相对来说较为方便。或许,这就是“有失必有得”吧~
华东政法大学:
微微一笑,倾动全城
在本篇推送压轴的,当然是有“全国最美校园之一”美称的华东政法大学。如果说其他院校的美,只是获得了校内师生的认可,那华政则是经受住了诸多屏幕的考验,由此还被同学们称为“华政影视基地”。
虽然华政的松江校区在2003年才建成,但校内建筑的红白配色简约而不失大气。整个校区里遍布着欧式建筑,充满了浪漫风情。或许,这就是它成为诸多青春恋爱剧取景地的原因之一。
在民间一则《中国十大高校影视拍摄基地》的榜单上,华东政法大学因“环境优美、中西合璧”的特色,位列第一。在这里拍摄过的作品或许比你想象中更多——《微微一笑很倾城》(剧版和影版均在华政取景)《撒娇女人最好命》《恋爱通告》……
![]()
( 明珠楼 )
![]()
(韬奋钟)
松江的校园里洋溢着青春的活力,而华政的长宁校区也有着独特的气质。和03年才建成的新校区不同,50年代建成的长宁校区白黄相间,楼梯外露,略显复古。长宁校区原为圣约翰大学,是中国近代史上名声显赫的第一学府。由于圣约翰大学为教会学校,所以其校园风景充满了时代特色——特别是居中的韬奋钟,红砖的四维和中央的大天井,几乎每个拍摄近代大学的电视剧都会在此取景。
即便放眼全国,华东政法大学也可以在“最美校园”的比拼中名列前茅。这所“倾动全城”的美丽校园,是否也让你为它心动呢?
![]()
其实地处魔都的最美法学院远不止上述四家,无论是远在闵行的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还是同在五角场的同济大学法学院,其校园风格都有自己的特色。但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只选取了部分院校。
如果你是魔都的法学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与我们一起分享你身边的美景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