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给“失信者”机会!央行将实施个人信用救济,欠的钱不用还了?

0
分享至

央行说话了,舆论瞬间沸腾。真的是热点。

2025年金融街论坛上,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提出了要研究个人征信修复的举措——这是一项针对因疫情、楼市调整与外部冲击而出现大量短期逾期现象的回应。

综观全局,往昔几年里多种冲击叠加,个人债务的逾期人数和金额都有所上升,征信记录因此承受了很大的波及。

在制度层面,《征信业管理条例》第16条明确规定,不良信息自不良行为终止之日起保存五年;超过五年的,应当删除。

依我之见,这条规则本身既是规则的底线,也是修复通道的法律依据。



仔细想想,修复并非意味着可以逃避债务,债务的终止与债权人的确认仍为首要前提。

我觉得公众需要明白两点:一是先还钱,二是要等法定期限——五年(有时写作5年)过去,记录才会被清除。

若不按程序走,任何提前删除都难以合规操作。

这是为什么呢

难道不是吗

简单说,常规的修复路径需要两个步骤:债务结清与时间等待。

举个情形说明。

假设某人2022年借款用于消费,按约还利息但到期未能偿还本金,随后经与银行协商分期补还并取得结清证明;那么从结清之日起,相关不良信息仍要在征信系统内保存五年。

这样既保证了征信的完整性,也给予借款人一定的“再出发”机会。

比喻来说,征信像一面镜子,既照出过往,也能在时间与行为改变下逐渐明晰。

不过,这次讨论中提到的“一次性个人信用救济”有其独到之处。

若按设想执行,满足限定条件的人在把欠款全部还清后,不必再等五年就可申请删除不良记录。

条件并非无限放宽——首要条件是逾期须由疫情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其次,违约金额须属较小范围且已实现全额清偿。

就像现在某些行业受创严重的中小从业者那样,若金额在数万元内并已结清,救济可以立刻生效。

真没想到这样的举措会带来多大冲击:一方面,它能使那些已经还清债务的人更快回到正常的金融生活中;另一方面,也可能带来道德风险,需要严格的认证与核验机制。

细谈具体操作——这就牵涉到银行、征信机构与监管部门之间的协同。

讲真的,流程不可马虎。

银行须先出具清晰的结清凭证;征信机构在接到合规申请后,应按程序审核并在系统中执行删除操作,同时保留完整的操作日志以备审计;监管部门则需明示适用范围、证据要求与时间节点。

换做现在的技术条件,这些都是可实现的——征信数据库可以保留可回溯的变更记录,操作权限可以被严格管控。

可是,操作细则若不明确,就会出现被误解的后果,公众可能以为“欠债就能不还”,这显然违背制度初衷。

答案在于严格证据链、明确金额上限、限定受惠人群并实行试点先行。

青砖黛瓦下的城市某个角落,春雨绵绵,银行柜台的记录在键盘上敲击出节奏。

若要问实施后会如何,场景可以多样:有人因修复征信得以重启小生意,另有部分人借助删减记录改善了求职机会;相比之下,若无严控,确有可能出现具有史无前例的信用套利行为。

依我之见,技术与制度必须并重。

技术层面要保证删除行为可溯、可审;制度层面要明确复核流程与责任追究。

若把这两样结合起来,救济就可能变成一把帮助守信者回归正常生活的关键钥匙,而非不负责任的通行证。

从宏观与微观双层面考量,救济效果需要数据来验证:试点通过率、对银行不良率的影响、受助者后续信用改进情况,以及潜在的道德风险事件统计,都是必须跟踪的指标。

思来想去,分阶段试点、逐步放开,或是按人群与地域划定适用范围,可能是较稳妥的路径。

法院的权力不会因此失效;即便征信记录被删除,司法追索权仍在,债权人的法定权利不会因一次行政或技术性的删除而消失。

个人认为,这一点必须在政策宣传里反复强调,以免公众误解政策本意。

总之,政策的取向应在保护金融秩序与展现人文关怀之间找到平衡。

真是令人惊讶,监管正在尝试用更有温度的方式处理个体的困境;但必须强调,救济应当是对已履行义务者的回归扶持,而非对恶意违约者的放纵。

若把这条线划清楚,既能维护信贷体系的严肃性,又能给在特殊时期受困的人一次合理的重生机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李嘉诚曾和梁洛施私下做交易,不把3个孙子纳入李家,是一种算计

李嘉诚曾和梁洛施私下做交易,不把3个孙子纳入李家,是一种算计

娱乐团长
2025-11-09 14:33:37
2025-11-09 21:36:49
单手搓核弹
单手搓核弹
真理在大炮射程之内
217文章数 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财经要闻

10月CPI同比涨0.2% PPI同比下降2.1%

头条要闻

“青云租”爆雷员工揭内幕:每人每月需投资30台手机

头条要闻

“青云租”爆雷员工揭内幕:每人每月需投资30台手机

体育要闻

他只想默默地拿走最后一亿美元

娱乐要闻

《繁花》事件影响:唐嫣工作被取消

科技要闻

黄仁勋亲赴台积电“讨要更多芯片”

汽车要闻

钛7月销破2万 霜雾灰与青峦翠配色正式开启交付

态度原创

手机
游戏
数码
艺术
时尚

手机要闻

千元机价格旗舰级配置!vivo新机全配置曝光,是否值得期待?

Steam喜加一!领取弹幕脱逃游戏《会发光的缕》

数码要闻

红魔游戏本 16 PRO・2026 款 RTX5070Ti 版本首销,16999 元起

艺术要闻

她眼中的世界丰富多彩 | Erin Hanson 2025作品

伊姐周六热推:电视剧《四喜》;电视剧《唐朝诡事录之长安》......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