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通过设定集,来看看这部如此高难度的电影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
很多人都知道《沙丘》这本小说,无疑的绝世经典,上世纪60年代就出版了,地位高得离谱,可以说后来看到的无数科幻电影里面,都多多少少有它的影子,无数的科幻大导演都曾经被沙丘滋养,甚至向它致敬。《星球大战》、《银翼杀手》,甚至诺兰的《星际穿越》,有些结构其实也借鉴了沙丘小说里的设定逻辑,那绝对是“鼻祖级”的经典。但《沙丘》改编拍电影,真的是太难了,因为其中的世界观,过于宏大,时间跨越上万年,不夸张地说,这几乎是一部 无法改编成电影的作品。之前只有大卫·林奇导演,有拍过一个版本,但那时候技术跟不上,叙事方式也还是偏传统,并不适配这样一个庞大又非常意识流的宇宙。你想想看,这小说主角是能预知未来的人,是能跟沙虫对话的人,他讲的是生态、是宗教、是权力与命运,你光靠对白没法演出来。所以这个电影,等了几十年才“命里有它”。
那么,这一次它为什么成了?有意思的来了。2016年,导演维伦纽瓦刚刚带着他那部《降临》去参加威尼斯电影节,接受采访的时候,有人问他:“你最想拍哪一部科幻电影?”他脱口而出的说:“沙丘。”就一句话,现场说的。他当时根本没版权、没接触这个项目,只是表达了自己的一个梦想。结果呢?这句话被《沙丘》小说作者弗兰克·赫伯特的版权方听到了。美国那边的版权管理,是很严肃正式的,赫伯特的全系列作品交由他的“遗产管理委员会”来掌控——主导的是他的大儿子布莱恩·赫伯特,还有外孙女等等,是一整套家族体系。他们是很看重“作品精神传承”的,你不能拿着所谓IP乱忽悠乱拍,他们是有拍板权的。
然后一直在接触这个版权的传奇影业这边,也是嗅到了机会。你要知道,传奇当时是被万达收购的,资金也比较雄厚,那几年是很积极地想做一些有影响力的大项目的。所以在2016年9月,维伦纽瓦刚在威尼斯说了“我想拍沙丘”,到了11月,传奇影业就和赫伯特家族签下了版权协议。你看,这就是电影行业里经常发生的“命运的一击”:一句话,一通电话,一份合约,一个史诗项目启动了。在我电影从业二十年的时间里,也偶尔会发生这样的命中注定的事件,但这样伟大的作品,如此丝滑的启动,也只有羡慕嫉妒的份儿。
当时传奇影业的制片人Mary Parent,也是我在前面说过,我合作过、认识的一个非常优秀的制片人,她在这本设定集里被多次提及——她是整个《沙丘》电影落地的关键人物。就是她第一时间打电话给维伦纽瓦的经纪人,签版权签约后一周就开始与导演见面推动落实整个项目的启动,是她负责一切版权谈判、导演确认、项目搭建,从头到尾一手牵起来。
所有很多时候,真的不能不感慨,时也运也命也,不是因为某个人多牛,而是因为时间到了、人对了、表达到了、版权刚好也落地了、这么大的Studio也愿意搏一次了……这一切的“多重触发”,才构成了这场命运中的相遇。所以你说电影是靠什么成的?是钱吗?是版权吗?是导演才华吗?都是,但最重要的,还是命。真的有的时候只能这样感慨。我自己也曾经为一个项目的版权谈了7年,真的7年,最后两次合约都签了一半了,还被突发状况打断。你就知道,一个好项目真不是谁都能遇到的。
所以像《沙丘》这样,一个被这么多人追逐了几十年的超级大IP,居然在2016年就这么水到渠成,而且更巧的是,维伦纽瓦前面那两部作品——《降临》和《银翼杀手2049》——一个训练了他拍哲学感的科幻,一个训练了他在大预算情况下的调度能力。也就是说,他刚好“前两关练好了”,准备好了去拍一个史诗终极boss。所以我说,这部电影不是拍出来的,是积攒出来的。然后这一切,透过这本设定集,被详细地、深情地记录下来了。这也是为什么我觉得这本书,不只是视觉效果图好看,不只是幕后故事八卦有趣,更重要的是——它告诉你,一个世界级项目,是怎么一步步在历史与命运之间,成型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