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化学学院电化学传感实验室3名本科生
在分析化学领域国际知名学术期刊
发表3篇高水平论文
充分彰显了我校学子扎实的专业功底
与突出的科研创新能力
2022级化学2班汪靓在费俊杰教授和谢轶羲教授的指导下,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塔兰塔》(Talanta,JCR一区,IF=6.1)上发表了题为《基于MOFs衍生的金属氧化物/合金掺杂含氮多孔碳复合材料的木犀草素超灵敏电化学传感器》(Ultrasensitive electrochemical sensor for luteolin based on MOFs-derived metal oxide/alloy-doped nitrogen-containing porous carbon composites)的论文。该论文基于热解得到的金属氧化物/合金和氮掺杂多孔碳复合材料独特的多孔结构和丰富的吡咯氮结构,为木犀草素提供了有效的吸附位点,自主构建了木犀草素电化学传感平台,展示了其在实际样品应用中的巨大潜力。这一创新成果不仅在理论层面为电化学传感领域提供了新的思路,更在实际样品应用中展现出巨大潜力,为木犀草素的检测提供了高效、精准的方法。
![]()
2022级化学3班黎圳在费俊杰教授、赵鹏程副教授和李欣怡博士的联合指导下,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微化学学报》(Microchimica Acta,JCR一区,IF=5.3)上发表了题为《基于MOF衍生的Ni@碳纳米框架和MWCNTs的超灵敏电化学传感器用于检测环境水样中氟他胺》(Ultra-sensitive electrochemical sensor based on MOF-derived Ni@carbon nanoframework and MWCNTs for the detection of flutamide in environmental water samples)的论文。这项研究通过将花状镍金属有机骨架和多壁碳纳米管碳化,合成了镍@碳纳米骨架-多壁碳纳米管传感材料,构建了一种具有卓越性能的氟他胺电化学传感器,提出了一种灵敏、环保且经济高效的氟他胺检测技术,为环境水样中氟他胺的检测提供了可靠的新途径,具有重要的环境监测意义。
![]()
2022级化学3班李洋在赵鹏程副教授和李欣怡博士的指导下,以共同第一作者在《微化学杂志》(Microchemical Journal,JCR一区,IF=5.1)上发表了题为《具有协同金属位点的双金属MOF衍生层次碳用于绿茶中儿茶素的灵敏电化学传感》(Bimetallic MOF-derived hierarchical carbon with synergistic metal sites for sensitive electrochemical sensing of catechins in green tea)的论文。该论文通过热解双金属CoNi-MOF前驱体合成了一种高性能电化学传感材料CoNi@C,提高了电导率和比表面积,还确保了Co和Ni活性位点在碳框架上的均匀分散,为儿茶素的高效监测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电化学传感平台,为绿茶中儿茶素的检测提供了精准、快速的方法。
![]()
化学学院始终高度重视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持续优化本科生科研支持体系。通过推动学生以双向选择的方式加入教师课题组,与研究生共同开展科研实训,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科研实践机会和优质的科研资源。依托化学学院及电化学传感实验室这一高水平平台,黎圳、李洋主持/参与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汪靓主持了湖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在浓厚的科研氛围和良好的培养机制下,3位同学在科研道路上不断探索、取得优异成绩,目前已分别保送至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厦门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进一步深造,开启了新的学术征程。
![]()
(左一为黎圳、左二为李洋、右一为汪靓)
【湘潭大学党委宣传部】
来源 / 化学学院
文字 / 刘志芳
封面 / 武睿涵
编辑 / 武睿涵
责编 / 王成奇
审核 / 金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