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三年(1864年)春,天京被湘军围攻甚急,按照忠王李秀成与远征西北的陈得才、赖文光的约定,陈得才、赖文光率领远征西北的太平军20万人,日夜兼程从汉中、关中分批南下回京勤王。
当陈得才、赖文光等人率部行至湖北境内时,天京已经在7月19日了被湘军攻陷。
时蒙古亲王僧格林沁奉命负责拦截回京勤王的西北太平军,蒙古骑兵在僧格林沁的指挥下,从河南一路追杀太平军入湖北,终于在霍山、英山一带拦住了太平军。
由于天京陷落,幼天王生死不明的原因,原本就士气低落的这20万太平军瞬间就没了斗志,纷纷考虑自己未来的出路。
在僧格林沁的强大攻心术之下,原英王陈玉成麾下悍将马融和当即放下武器,率领7万部下向僧格林沁主动投降。
因为马融和是军中宿将,他放下武器投降以后,范立川、甘怀德便劫持了统帅祜王蓝成春,带着11万人向僧格林沁请降。
扶王陈得才见势不妙,为免被俘受辱,当即选择了服毒自尽。
20万西北太平军只有遵王赖文光所率的4000人从湖北逃到了两淮,与正在这一带活动的张宗禹、任化邦所率的捻军会合在一处。
太平军在与捻军兵合一处以后,经赖文光提议,赖文光、张宗禹、任化邦联手将太平军、捻军整编在一起,组建起新太平军,继续举着太平天国的大旗与清军作战。
赖文光按照太平天国的体制,册封张宗禹为梁王,任化邦为鲁王,张禹爵为幼沃王,整个新太平军以骑兵为主,机动作战性特别强。这支新组建的太平军在赖文光等人的带领下,很快就在战场上见证了自己的实力。
![]()
这时的僧格林沁已经奉命率部进入太平军活动的山东、河南等地。同治四年(1865年)初,赖文光等人率领的太平军,利用自己机动灵活的作战策略,在山东、河南的大平原上来回奔走,终于把死死咬住太平军的僧格林沁的蒙古马队拖得精疲力竭。
当赖文光率部再回到河南鲁山一带时,见时机成熟的他经与张宗禹、任化邦商议后,决定在此地打一次埋伏,狠狠的教训教训僧格林沁一回。
这是新太平军与僧格林沁的蒙古马队的首次大规模之战,为了打好这一仗,赖文光等人做了充足的准备。
赖文光深如僧格林沁这个人的狂妄,因为他早在十多年前就剿灭过太平天国北伐军,再加上他在霍山一战中完灭了兴旺一时的太平天国20万的西北远征军,此时就连僧格林沁自己都认为,只要他率部追上新太平军,自己就可以灭此朝食迅速搞定赖文光等人。
赖文光就是利用僧格林沁的这个心理,当他把大股蒙古马队诱至鲁山一处背靠小河一带时,佯装不敌的太平军就再也没有后退,他们在梁王张宗禹的带领下,返身去迎战蒙古马队。
双方在此血战一个时辰以后,在高处观战的赖文光见大平军渐呈不敌之时,突然高高举起手中的军旗摇了摇。
早已等待多时鲁王任化邦见到赖文光的旗号以后,当即引精锐的骑兵从两侧杀来。
任化邦,人称“小项羽”,是新太平军第一悍将,其胯下马掌中刀一向无敌。
![]()
任化邦率骑兵杀入阵中以后,就迅速挽回了张宗禹在战场上的颓势。僧格林沁见状,当即命麾下悍将护年统领恒龄前去迎战任化邦。
自恃悍勇、不知死活的恒龄冲至任化邦面前,二话没说,举起双刀就向任化邦狠狠砍来。
两马相交,只一回合,恒龄的左手刀就被任化邦磕飞,还没等他反应过来,任化邦将恒龄连人带马一起砍死。
副都统舒伦保见任化邦非一人能敌,当即率领保清、那木萨赖、硕隆等人准备群战任化邦。
只听任化邦大喝一声,纵马杀至舒伦保的马前,一刀就将他挥为两段。见任化邦如此悍勇,几个想向前比划两下的保清等人掉转马头就跑。
僧格林沁见大势已去,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他自己带头遁去。
是战,太平军共斩杀清军千余人,其中包括20几名将领,一战就打出了自己的威风,为日后太平军在山东曹州设伏全歼僧格林沁的蒙古马队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