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城九门(明清北京城核心防御)
按顺时针分布,各门功能与象征鲜明:
1. 正阳门(前门)
地位:内城正南门,中轴线起点,专供皇帝通行(“龙车之门”)。
建筑:现存城楼与箭楼,高42米为北京城门之最,瓮城原设东西闸楼。
现状:部分保存,为北京标志性遗迹。
2. .崇文门
功能:征收商税,尤以酒税著名(“酒门”)。
历史:元称“文明门”,瓮城曾有镇海铁龟,税关苛刻称“鬼门关”。
现状:1950年代拆除。
3. 宣武门
别称:“死门”,因囚车经此赴菜市口刑场。
礼制:与崇文门“左文右武”对应,瓮城设午炮报时。
现状:1960年代拆除。
4. 朝阳门
功能:漕粮通道,门洞刻谷穗象征丰收(“粮门”)。
历史:元称“齐化门”,附近有禄米仓、海运仓等粮仓。
现状:1956年拆除。
5. 阜成门
别称:“煤门”,京西煤炭由此入城,门匾刻梅花(“梅”谐音“煤”)。
现状:1950年代拆除。
6. 东直门
功能:木材运输通道,镇门之宝为药王爷石雕。
历史:元称“崇仁门”,形制类朝阳门但略小。
现状:1965年拆除。
7. 西直门
别称:“水门”,玉泉山御用水车经此入宫。
规模:仅次于正阳门,瓮城下埋元代和义门遗址。
现状:1969年拆除。
8. 德胜门
象征:军队出征之门,取“以德取胜”之意,凯旋时由此入城。
现状:仅存箭楼,为北京重要军事文化地标。
9. 安定门
别称:“生门”,军队凯旋与粪车通行之门,寓意“天下安定”。
现状:1969年拆除。
二、外城七门(明嘉靖年间增建,“凸”字形南城)
规模较小,主司百姓日常通行:
1.永定门
地位:外城正门,中轴线南端,象征“永保安定”。
变迁:1957年拆除,2004年原址北侧复建城楼。
2. 左安门
别称:“礓嚓门”(因礓礤台阶得名),周边多农田与手工业。
现状:1930年代起陆续拆除。
3. 右安门
功能:俗称“南西门”,形制同左安门。
现状:1958年拆除。
4. 广渠门
别称:“沙窝门”,瓮城内曾形成小型商业街。
现状:1953年拆除。
5. 广安门
历史:原名广宁门(避道光帝讳改),南方陆路进京要道,有“一进彰仪门,银子碰倒人”之说。
现状:1957年拆除。
6. 东便门
特点:外城东北角便门,初为临时通道,乾隆增筑箭楼。
现状:1958年拆除。
7. 西便门
命名:由“偏门”谐音演变,与东便门对称。
现状:1952年拆除。
三、皇城四门(宫廷专属通道)
1. 天安门:皇城正门,象征皇权,今为国家级礼仪场所。
2. 地安门:皇城北门,1954年拆除。
3. 东安门:1912年焚毁,现存遗址公园。
4. 西安门:1950年毁于火灾。
四、宫城四门(紫禁城门户)
1. 午门:帝王宣诏、献俘典礼之地,现存完整。
2. 神武门:宫城北门,帝后巡幸出入,现存。
3. 东华门:俗称“鬼门”,因送殡棺椁经此,门钉数异于他门。
4. 西华门:对称于东华门,现存。
️ 五、近代新增城门(20世纪交通改造产物)
1.和平门:1926年为缓解交通开豁口,非传统形制。
2. 建国门/复兴门:1939年日伪时期开豁口,1945年更名,无城楼箭楼。
3. 水关门:清末为铁路通行所辟,已消失。
总结:城门体系的文化意义与现状
历史价值:城门是北京城市轴线、礼制(如“左文右武”)与民生(漕运、煤炭通道)的见证。
保存现状:仅正阳门、德胜门箭楼、天安门、部分宫城门及复建永定门留存,余多毁于20世纪城市改造。
现代传承:通过复建、遗址标识及文化宣传(如中轴线申遗),延续城门记忆。
![]()
![]()
![]()
![]()
![]()
![]()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