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相信吗?
这本斩获2024"中国·最美的书"的奇书,竟把整座老北京城装进了纸页!
《北大馆藏西文珍本中的老北京图像》——清末民初最全的老北京图典。
![]()
以北京大学图书馆馆藏稀见西文文献中的北京图像为对象,
收录1000余幅创作于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期的珍贵图片,
包括照片、水彩画及纪实性绘画。
![]()
获奖评语:
这本书厚度令人震撼,拿在手上的手感却出人意料的轻便,纸张虽薄,但图像与文字信息的呈现却简明清晰。这本尺寸厚重的书可平摊在桌子上阅读,读者可以轻松顺畅翻阅每一部分,没有带来压力。
内文纸张选择与内容匹配,恰当地反映出图片的质感。书口上大面积的图案,仿佛立体的影像馆和建筑,令人忍不住想走近想打开这本书。
外观呈现木板画的感觉,设计大胆,同时又不失现代感。内文版式设计简约,结构清晰,图像与文字始终分列左右页,使阅读更加顺畅。
——2024年度“中国·最(zui)美的书”评选委员会
![]()
![]()
包罗万象的老北京万华镜
谁说历史书只能枯燥?
这部厚度惊人的"影像魔方",把消失的老北京掰开揉碎给你看。
![]()
本书精心划分为10个门类,
北京附近巍峨的长城,庄严的城门、城楼、城墙,再到宫城、皇城等皇家禁地,
还有颐和园、圆明园的残韵,乃至名人、女性儿童、教育外交、庚子事变等社会万象,
![]()
京城的方方面面,皆有收录,
一幅宏大且细腻的老北京全景图就此展开。
10大主题就像10把钥匙,逐一开启被封存的记忆。
不仅有定格历史瞬间的真实照片,更有罕见的水彩画、纪实性绘画,
![]()
二者相辅相成,让老北京的模样不再抽象,
而是更加鲜活立体,沉浸式感受那个时代的烟火气与厚重感。
![]()
![]()
取材于难得一见的
北大珍贵馆藏
北大图书馆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藏书楼,自成立之日起就注意广为搜集西文书籍。
其后,经历了辛亥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洗礼的北大图书馆更是注意收藏西学图书。
北大图书馆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
还融入了燕京大学、中法大学和中德学会等机构藏书,
接受过周慕西、毛子水、方志彤等私人西文藏书捐赠。
一百多年的搜寻,几代学人之求索,
形成了如今北大中心馆约80万种150万西文图书的规模。
![]()
呈现在本书中的1000余幅老北京图像即是来自这个专藏中的145种、302册珍本,
由英、法、德、拉丁四种文字写成。
1840年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以后,
中西方的交流联系及冲突对抗在北京这一清代都城有着最集中、最激烈和最典型的体现。
来京的西方各色人等较之此前不仅在人数上大为增加,而且来华人员的职业范围也更为多样。
他们中间不仅有传教士、外交官和商人,
还有汉学家、艺术家、记者、探险家、旅行家、考古学家、教师和学生、军事侵略者以及上述人员的家属等。
![]()
这些来华人员中的一些善于观察并勤于记录者,
用文字记录了在京的所见所感,
用画笔、用相机为北京的历史瞬间留下了永恒的图像记录。
全书共分10个门类,条理清晰地勾勒出老北京的轮廓。
于雄伟壮阔的长城、古朴厚重的城门城楼城墙间,能感受岁月侵蚀下砖石的低语;
踏入宫城、皇城、坛庙、陵寝,皇室的尊崇威严扑面而来;
圆明园的残垣断壁诉说着近代的沧桑。
名人图录留存时代先锋的风姿,女性和儿童形象刻画日常烟火温情;
聚焦教育外交,能洞察社会变革的先声,庚子事变则记录下历史的阵痛;
京城即景、交通及运输工具,更是全方位复现街头巷尾的热闹与忙碌。
![]()
这些文字、绘画和照片,
不仅对于清代中国及北京相关主题历史资料的保存具有重要意义,
而且可为相关研究者提供重要参考,为研究界提供新的课题和新的角度。
![]()
![]()
资深学者详细考证
精心整理
作者均为北京大学图书馆著名学者,长年从事近现代文献、近现代人物档案资料的整理与研究,
对于西文文献中的中国图像来龙去脉了如指掌,是确保本书权威性的有力保障,
可为相关研究者提供重要参考,为研究界提供新的课题和新的角度。
张红扬:北京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北大图书馆特藏部原主任。主编出版中英文文献整理类书籍三种,在中国、美国核心期刊及其他报刊发表中英文论文及文章三十余篇。2011年获得北京大学第十一届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2012年获得北京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邹新明:北京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主要从事近现代文献、近现代人物档案资料的整理与研究。编著有《烟雨楼台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西籍中的清代建筑图像》(合编)、《胡适藏书目录》、《胡适画传》、《胡适与北京大学》、《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钢和泰未刊往来书信集》等。
每一幅图片都由作者注明精准详实的文献出处、作者名、出版时间、出版者、原图说明与编者说明。
![]()
无论是历史爱好者钻研,还是专业学者考据,
都能从中获取可靠、一手的资料,兼具阅读性与学术性。
设计简约,绝美装帧
设计师林海波,作品入选美协中国第三届插图装帧艺术展、全国书籍设计艺术展佳作奖以及中国自然好书奖等。
![]()
书口上大面积的图案,仿佛立体的影像馆和建筑,令人忍不住想走近想打开这本书。
![]()
外观呈现木板画的感觉,设计大胆,同时又不失现代感。
![]()
内文版式设计简约,结构清晰,图像与文字始终分列左右页,使阅读更加顺畅。
![]()
本书厚度令人震撼,但重量控制上巧妙得当,
可以平摊阅读,手感轻便柔软,轻松翻阅,毫无压力。
![]()
【谁该拥有这本书?】
✔历史迷:坐在沙发上就能逛遍消失的城墙
✔设计师:教科书级的书籍装帧范本
✔考据控:1000+影像自带GPS式文献坐标
✔老北京:比族谱更真实的城市记忆
当指尖划过那些消逝的城楼剪影,忽然读懂设计师的深意:
这不是简单的图册,而是一座纸筑的时光之城。
在这里,斑驳的影像会说话,褪色的墨迹在呼吸,连纸张的肌理都浸透着百年风雨。
![]()
这或许就是纸质书最后的浪漫:
当我们在电子屏上麻木地滑动历史,总需要这样一本沉重的、会呼吸的实体书,用纸张的温度提醒我们——
那些消失的城墙从未真正死去,
它们只是以另一种形态
活在图书馆的檀木香里,
活在翻阅时沙沙作响的私语中,
活在某个读者突然湿润的眼眶深处。
![]()
![]()
![]()
![]()
关注公众号“诗意文化馆”
即可查询订单跟踪物流
![]()
▼添加我,拉你进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