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万退费分期17年,中公教育2024年竟盈利1.84亿的背后逻辑
从“不过包退”到AI赋能,中公教育如何应对退费潮与转型双压?
退款纠纷频发的中公教育,为何能实现毛利率59.66%的逆袭?
政策利好叠加技术革新,职业教培行业迎来转型新机遇
![]()
“考公热”连年升温,但以“不过包退”协议班闻名的中公教育,却因一场退款纠纷被推上风口浪尖。2024年,一名武汉学员因公考未通过申请退费1.7万元,机构提出分17年偿还,每年支付1000元。这一事件经媒体报道后迅速发酵,折射出职业教培行业长期存在的商业模式痛点。
![]()
然而,若将视角转向财报数据,会发现另一番图景。2024年中公教育在营收同比下降14.89%的情况下,实现净利润1.84亿元,毛利率提升至59.66%。这一反差背后,是行业从粗放扩张向精细化运营转型的信号。曾经依赖协议班预收款滚动发展的模式,正逐步被AI技术赋能、就业生态服务等新动能替代。
协议班模式曾是中公教育的创新利器。2010年推出后,该模式迅速占领市场,2019年贡献了公司76%的收入。其逻辑类似于保险机制:利用未通过学员的预付学费覆盖运营成本,并通过资金池投资获取收益。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1年,中公教育累计购买理财产品金额达889亿元,2020年理财收益占利润总额的6.8%。
![]()
但该模式的成功依赖于可控的退费比率。随着公考竞争加剧,退费压力持续增大。2022年,中公教育整体退费率攀升至68.46%,部分“理享学”贷款班级退费率甚至达到82.94%。与此同时,投资回报未能同步增长。2021年起理财收益显著收缩,加之公司在多地投入重金建设培训基地,资金链承压明显。
面对退费潮,中公教育采取了分期退款、实物抵偿等多元化解方案。有学员反馈,机构曾提出以二手电子设备、生活用品等抵扣部分费用,例如一套办公桌椅作价5200元。法律界人士指出,若抵偿物品价值显失公平,消费者可依法申请撤销协议。值得注意的是,中公教育在化解债务危机的同时,也在积极优化运营效率。2024年,公司通过组织架构调整、下沉市场拓展及成本管控,使直营网点人效提升51个百分点,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同比增长169.6%。
![]()
更深层次的转型在于战略方向的调整。2024年,中公教育将定位从“公务员考试培训机���”升级为“就业与再就业服务提供商”,并投入超2亿元研发AI教学产品。其推出的AI数智人讲师“小鹿”,已应用于县域就业服务中心,提供智能答疑、个性化学习路径规划等服务。这一转变契合政策导向——2025年工信部、教育部等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数字人才培育的通知》,明确支持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职业技能培训。中公教育成立职教事业部,协同企业、高校,在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方向培养实用型人才,逐步降低对公考业务的依赖。
中公教育的个案反映了职业教培行业的共性挑战。黑猫投诉平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中公教育相关投诉量超过10万条,主要集中在退款延迟、承诺未兑现等问题。但另一方面,职业教育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据艾瑞咨询统计,2023年中国职业教育市场规模突破9000亿元,未来有望达到万亿级别。如何平衡商业效益与社会责任,成为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
![]()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机构应从追求规模转向提升培训质量,帮助学员建立理性预期。与此同时,同行企业也在探索多元路径。例如,传智教育投资建设的大同数据科技职业学院,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紧缺专业,尝试“培训+学历”双轨模式;粉笔科技则拓展线下烘焙、健康管理等生活服务类课程,寻求业务互补。
![]()
从更宏观的视角看,职业教培行业的转型与国家就业政策同频共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达1179万人,再创历史新高。面对就业市场结构性矛盾,职业教育机构在技能提升、人岗匹配等方面具有独特价值。中公教育在财报中透露,其新开发的“AI就业导航系统”已与多地人社局达成合作,为求职者提供岗位推荐、技能评估等服务。
回顾中公教育的发展轨迹,从协议班爆红到退费风波,再到布局AI与就业生态,其转型历程映射了中国职业教培行业的进化方向。尽管退款纠纷的化解仍需时间,但公司盈利能力的回升、政策环境的优化,以及技术赋能带来的效率提升,均为行业注入积极信号。对于消费者而言,选择培训机构时需审慎评估合同条款,关注机构实际服务能力;对于行业而言,唯有回归教育本质,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正如一位职业规划师所言:“职业教育的价值不在于‘包过’承诺,而在于能否真正提升学员的就业竞争力。”在政策与市场的双轮驱动下,职业教培行业正逐步走向成熟,而中公教育的转型实践,或将为同行提供有益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