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下楼。送水车到门口了。”11月4日上午9时许,城关区皋兰路街道詹家拐子社区网格员小周的吆喝声打破了甘南路华阳小区的宁静。送水车刚停稳,居民们便拎着空桶围上来,小周和同事们忙着帮老人提水,给行动不便的居民送水上门。
这是皋兰路街道与28小时停水期的一场“赛跑”。
11月3日22时起,因老旧供水管网改造,旧大路沿线49个小区2793户居民、6家单位停水,且供水供暖系统联动,停暖同步而至。为保证停水期间的居民供水,街道早在10月30日就启动“战前准备”——郑家台、詹家拐子等几个相关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门前,工作人员提前张贴彩色公告,标注停水停暖时间、储水技巧;近两日,49个小区的楼院微信群里,不仅有多次的通知推送,还附带了固定取水点位置、消防送水车巡回路线图。
对特殊群体,街道实施“一户一策”。11月4日上午,詹家拐子社区工作人员敲开独居老人梁筱兰家的门,手里拎着饮用水、抱着厚毛毯:“阿姨,我们给您送些饮用水,天冷了您也注意身体。”与她一样的97名残疾人家庭,也都收到了专属电话叮嘱,确保关怀不落下一户。
停水一开始,街道构建的“供水网”立即运转。郑家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周家庄78号、旧大路207号3处固定取水点,24小时有人值守,网格员轮班倒;2辆流动送水车穿梭在街巷,微信群里实时更新动态:“现在在颜家沟送水,下一站保险公司家属院。”
“5日恢复供水后,我们安排好的工作人员将第一时间进驻到涉及停水的6家供热站,紧盯设备注水打压、点火升温,直到家家户户暖气恢复温热。”皋兰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徐晓4日中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28小时的停水期,是一次民生服务的“突击考”,皋兰路街道提前谋划、精准服务、持续跟进,交出了一份暖心答卷。这份答卷背后,是该街道全年“以人民为中心”的坚守——无论是停水时的应急保障,还是日常的供暖守护,都在把民生小事当成民心大事来办,让居民在每一个寒冬,每一个日常,都能感受到基层党组织送来的温暖。
兰州日报记者 颜 娜 实习生 缪彩霞
(兰州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