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达成共识、美国撤销50%穿透条款的情况下,荷兰政府似乎意识到了什么,态度突然出现大反转。
10月29日,荷兰政府任命的安世半导体所谓代任CEO忽然向客户发函称,自 10 月 26 日起已暂停向其中国产线供应晶圆。但是第二天,中美首脑会晤后就达成协议,美国暂停50%穿透条款执行。把荷兰政府放在了里外不是人的位置上,于是乎,反转很快就来了。
![]()
外电称德国汽车界蜂拥前来中国求放行安世半导体供货
拒绝向东莞工厂提供晶圆。可以认为是荷兰政府的又一场大冒险,是在完全得罪中国人民,甚至完全得罪全球汽车产业的道路上,又迈出了毁灭性的一步。
它所破坏的仅仅是荷兰政府自己的信用和产业声誉,对于安世中国并不会造成什么影响,甚至有可能形成更加有利的局面,这是由两国晶圆产业的实力所决定的。
所谓的晶圆是指在大直径的半导体材料上蚀刻一个又一个的集成电路,这个流程是在晶圆厂完成的。但是彼此之间还没有被切分开来,要送到下游生产企业之后,再把这些集成电路,一个一个从半导体材料上切下来,进入封装程序。说封装厂如果不能够得到晶元,就等于被断了粮草。
但是在中国大陆,有一大批企业可以执行晶圆制造的产业环节,特别是车规芯片这种大线距的集成电路,对今天中国大陆的自主晶圆厂来说,难度已经相当小了。
安世半导体的母公司闻泰科技自己就有建设12英寸晶圆的能力,下属的上海鼎泰匠芯科技有限公司在2025年10月正式开工,预计年产晶圆片40万片。而中芯国际等企业现在就能提供晶圆代工。
![]()
12英寸晶圆能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
所以,在中国政府宣布停止出口之后,国际市场上或许很难找到安世半导体的平替产品,但是在国内市场上,东莞封装厂想要找到平替晶圆却不是那么困难的事情。在同一个企业集团的框架之下就能解决。仅仅从几何尺寸来讨论,12英寸晶圆的面积是6英寸晶圆的4倍,这就能带来生产效率的成倍增长。
所以荷兰政府此举,必然迎来中国的又一次制裁暴击。
正当人们等待着新的暴风雨来临时,却传出了消息,荷兰政府可能认怂了。根据11月3日晚的消息,荷兰政府可能撤除对安世半导体的抢夺措施,撤出私自任命的CEO,恢复中方CEO的职位。目前这条消息还没有得到正式的确认,但是从中美韩国会谈的成果,以及国际集成电路市场的大势来看,荷兰政府是撑不下去的。
根据中美会谈,美国方面将取消集成电路技术50%穿透率的政策,也就是说像安世半导体这样的企业,美国将不支持对他的任何贸易限制。荷兰政府既要面对中国凌厉的贸易反制措施,又要面对美国的装聋作哑。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荷兰政府坚持要把制裁措施执行到底,就会发生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目前在欧洲只有两个产能相对落后的6英寸晶圆厂,卡住这两个工厂的出货之后,安世半导体的几乎全部生产就可以迁移到中国大陆,欧洲产能上就没有任何发言权了。
![]()
荷兰政府再不悔悟,就只能留下一座大楼
至于说中国工厂能不能脱离荷兰母公司,独立实施生产和销售,这其中的法律问题也早就得到了解决,闻泰科技在收购安世公司之后,就自动获得了这家公司所有的知识产权、商标和有关授权。
无论在哪个国家或者地区生产,都是企业自行决策的,即使把生产全都搬到中国境内,也是知识产权的合法使用,荷兰政府并没有依据来阻止。闻泰科技作为母公司,甚至可以把研发和销售也全都搬到中国,在荷兰只留下一栋大楼而已。
![]()
安世半导体生产一些不起眼但重要的小产品
如果发生了这样的情况,荷兰政府对这家企业就完全失去任何控制力了。而中国并不希望因为这场纠纷而阻止全球汽车产业的运行。
根据最近的政策,中方已经宣布,安世半导体的用户可以向中方提出申请,针对性地继续采购车规芯片。这样就等于把荷兰政府和相关配套荷兰企业甩到了全球汽车制造市场之外,后果恐怕是荷兰政客们想象不到也承受不了的。
所以荷兰政府试图找一个体面的办法给自己下台阶,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对中方来说,现在的关键问题是要不要给荷兰留这个面子,考虑到荷兰政府和司法机构这次的做法非常恶劣,如果不给他们一个公开的教训,是不足以惩前毖后的。中方恐怕需要让荷兰在经济上以及体面上付出一定的代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