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镜头扫到杨瀚森低头快步走回更衣室那一刻,很多中国球迷心里都咯噔了一下。
开拓者对阵湖人,本该是一场“中国德比”,却成了“中国球员缺席”的尴尬夜。
赛前央视临时调整直播计划,无数球迷熬夜等着看杨瀚森出场。
结果——他连替补席第一排都没坐上,第二排最边上安安静静看完全场。
比赛结束,没人和他握手,没人寒暄,他一个人穿过人群消失在球员通道。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那一幕,比输球还刺眼。
更让人无语的是,前一天球队刚把他下放到发展联盟,比赛当天又紧急召回,
结果一分钟都没让打。
有球迷调侃:“这不是球员,是临时观众。”
反观对面湖人的布朗尼——次轮第55顺位,如今已经是轮换成员。
![]()
而杨瀚森,首轮第16顺位,却在板凳上连垃圾时间都捞不到。
主帅斯普利特的话算得上实诚:“去发展联盟出出汗是好事,NBA是马拉松。”
可问题是,既然要培养,为何连上场磨炼的机会都不给?
更讽刺的是,这场湖人没有詹姆斯、没有里夫斯,开拓者明明可以练兵,
却照样被替补阵容压着打。
![]()
季前赛时,杨瀚森对国王单节14分、三分4中4的高光还历历在目,
但进入常规赛,一切都变了。
防守端反应慢、挡拆防不出去;进攻端空位不敢投、篮下被盖帽。
加上克林根、罗威、格兰特三人挤在内线,他几乎成了第五顺位中锋。
![]()
评论员苏群说得直接:“杨瀚森在场上根本拿不到球。”
战术围绕外线转,他挡拆后没人传球,外弹三分又没信心。
球迷只看结果,不讲语境,喷他“吃饭恋爱”——
可他们不知道,一个连上场机会都没有的球员,哪来的心态稳定?
![]()
再看看布朗尼。
得分不多,但防守拼、传球稳、执行力强。
教练信任他,不是因为得分,而是因为靠谱。
而杨瀚森的球探报告则冷冰冰地写着:
“技术像二十年前的中锋,而NBA要的是能投、能换防的现代型内线。”
现在的现实是,开拓者战绩不错,教练更不敢用新人。
频繁下放、名义锻炼,其实就是边缘化的信号。
历史证明,从发展联盟打回NBA的中国球员几乎没有成功案例。
这不是杨瀚森一个人的失败,
而是中国球员进入NBA体系后,一次又一次被“模式化培养”吞噬的缩影。
他不是不努力,只是——这条路,从来不公平。
#体育最前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