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增广贤文·上集》
释义:知识总是在需要运用的时候,才让人懊恼当初学得太少;事情只有亲身经历过,才能真正明白其中的艰难。
这句俗语流传百年,前半句 “书到用时方恨少” 几乎是每个人学生时代听过的劝学名句,老师常以此告诫我们要趁年少多读书、积累知识,避免日后需要时手足无措。
但很少有人知道,后半句 “事非经过不知难” 才是对人生更深刻的注解。
它背后藏着古人对 “知行合一” 的体悟:年轻时总以为读了几本书就懂了世间道理,可真正踏入社会,经历求职的挫折、工作的难题、生活的琐碎,才发现书本上的文字终究是抽象的,唯有亲身走过风雨,才能读懂 “难” 字的重量。
就像初入职场的新人,曾以为凭专业知识就能应对一切,直到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紧急的项目任务,才明白 “事非经过不知难” 的真谛。
全诗(俗语)语言质朴,没有华丽辞藻,却用最直白的对比,道尽了知识与实践、理论与现实的关系,读来让人忍不住反思自身。
02
磨刀不误砍柴工,临渴掘井悔无穷。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释义:磨刀虽然会花费一些时间,但锋利的刀子能让砍柴效率更高,并不会耽误功夫;等到口渴了才想起挖井,即便匆忙动手,也会因来不及而后悔不已。
“磨刀不误砍柴工” 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俗语,常被用来提醒人们 “做事要提前准备”,但后半句 “临渴掘井悔无穷” 却很少被提及,而这后半句正是对 “不准备” 后果的警示。
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中用这两句对比,就是想强调 “未雨绸缪” 的重要性。
就像农民种地,春天要提前翻土、育苗,才能在秋天有好收成,这是 “磨刀不误砍柴工”;若是等到播种时节才想起准备,错过了农时,便只能 “悔无穷”。
生活中也是如此:考前提前复习,才能从容应对考试;平时注重健康,才能避免生病时手忙脚乱。
这句俗语的二元对比,将 “准备” 与 “不准备” 的后果清晰呈现,本质是对 “做事态度” 的提醒 —— 与其临时抱佛脚,不如提前做准备,才能避免 “临渴掘井” 的遗憾。
03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宋・苏轼《春宵》
释义:春天的夜晚,每一刻时光都珍贵如千金,庭院里的花儿散发着淡淡清香,月亮也在云层中洒下朦胧的阴影,勾勒出静谧美好的画面。
提起 “春宵一刻值千金”,多数人会下意识将其与 “新婚之夜” 关联,却忘了苏轼写下这句诗时,眼中看到的是春夜的天然景致。
彼时苏轼在翰林院任职,春日夜晚偶得闲暇,漫步庭院见花香月影相映成趣,便有感而发,用 “一刻值千金” 形容春夜时光的珍贵,后句 “花有清香月有阴” 则是对这珍贵时光的具体描绘 —— 花瓣轻颤的香气、月光穿过枝叶的斑驳,皆是寻常日子里难得的诗意。
这首诗没有缠绵的情爱,只有文人对时光与自然的珍视。
如今人们多截取前半句赋予新解,却丢了苏轼笔下春夜的清雅意境,若再读全句,便会懂得:珍贵的从不止是新婚之夜,更是每一个能静下心感受花香月影的平凡时刻。
全诗语言浅白却意境悠远,寥寥十四字,便将春夜的温柔与美好定格成永恒。
![]()
04
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
《增广贤文·上集》
释义:长江的后浪总能推动着前浪向前奔涌,世间的年轻人也总能超越老一辈人,不断成长进步。
“长江后浪推前浪” 常被用来形容 “后辈超越前辈”,有时还带着 “前浪被拍在沙滩上” 的调侃,却忘了后半句 “世上新人赶旧人” 中藏着的 “传承与希望”。
古时的师徒传承,师傅将技艺倾囊相授,盼着徒弟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如今的职场中,前辈带着新人熟悉业务,希望新人能接过重担、开拓新局,这都是 “后浪推前浪,新人赶旧人” 的美好景象。
这句俗语的完整之意,不是 “新旧对立”,而是 “生生不息”—— 前浪的价值在于铺路,后浪的意义在于前行,正是这样的交替,才让事物不断发展。
读懂了后半句,便会懂得:后辈的成长,从来不是对前辈的否定,而是对前辈努力的延续与升华。
05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宋・苏麟《断句》
释义:靠近水边的楼台,因为没有树木遮挡,最先看到月亮的倒影;朝着阳光生长的花草树木,因为能充分吸收养分,更容易迎来春天的生机。
“近水楼台先得月” 如今多被用来形容 “利用便利条件优先获得利益”,甚至带了些 “投机取巧” 的贬义,却忘了苏麟写下这句诗时的初衷 —— 只是想委婉地向范仲淹推荐自己。
当时苏麟在外地任职,看到同僚多被范仲淹提拔,自己却因不在身边而被忽略,便写下这两句诗呈给范仲淹。
诗中的 “近水楼台”“向阳花木” 本是自然现象,苏麟用它比喻 “身处有利位置更容易获得机会”,没有丝毫贬义,反而带着文人的机智与坦诚。
范仲淹见诗后便明白了他的心意,随后对其加以重用。如今人们断章取义,丢了诗句原本的委婉与真诚,若读全句,便会发现:它原本是对 “机会与位置关系” 的客观描述,提醒人们既要看到 “近水楼台” 的优势,也要懂得像 “向阳花木” 一样,主动朝着 “阳光”(目标)生长,才能抓住机会。
06
无毒不丈夫,量小非君子。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释义:真正有担当的大丈夫,并非要心狠手辣,而是要有容人之量;心胸狭隘的人,算不上品德高尚的君子。
很多人对 “无毒不丈夫” 存在误解,将 “毒” 理解为 “狠毒”“残忍”,甚至将其当作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的借口,却忘了它的后半句 “量小非君子”—— 这后半句才是对 “大丈夫” 的真正定义。
其实 “无毒不丈夫” 中的 “毒”,最初是 “度” 的通假字,指 “度量”“胸襟”,后来在流传中被误写为 “毒”,才导致含义跑偏。
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中写下这句话,本意是赞扬那些有胸襟、能容人的君子,而非推崇心狠手辣之人。
就像历史上的蔺相如,面对廉颇的挑衅,始终以国家大义为重,不与其争执,最终赢得廉颇的尊重,这才是 “无毒不丈夫,量小非君子” 的真正体现。
这句俗语的误读,让我们忽略了古人对 “胸襟” 的推崇,而读懂它的本意,才能明白:真正的强者,从不是靠狠毒立足,而是靠格局赢得人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