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至2日,全国科学教育联盟北部片区首届展示交流活动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隆重举行。作为教育部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携“美好科学教育”一体化实践成果精彩亮相,实验区代表李柯影受邀分享区域建设经验,7位科学教师现场展示创新课例,全方位展现北疆科学教育新高地的独特魅力。
![]()
首批实验区建设亮点:“四个美好”绘就科学教育新图景
11月1日,康巴什区青少年发展中心的李柯影发表了题为《康巴什区美好科学教育一体化实践:构建科学教育新高地,筑牢祖国北疆创新基石》的精彩分享。康巴什区以“美好教育”为核心,创新性地构建了“一二三四五”区域科学教育一体化模式,从育人环境、课程质量、科学思维、行动措施这四大维度着手,打造了一个科学教育的生态体系,并成功塑造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康巴什经验”。
美好环境:资源汇聚,构建育人“同心圆”
在科学教育推进过程中,通过协同联动构建高效机制,成立科学教育联席委员会,设立科创中心、少年科学院等专门机构,并建立“会商制度+资源统筹+政策激励”的推进机制;同时推进空间升级,建成“基础实验室—综合实验室—科创中心”三层实践空间,实现教学演示实验100%覆盖,85%课堂融入探究式实验,显著提升学生科学兴趣;此外深化校社融合,与华大基因等科研机构合作共建20个科普教育基地,整合88家社会单位作为校外实践平台,开发150+跨学科项目课程,惠及3万余名学生。
美好课程:四维体系,打造特色教育品牌
为全面推进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康巴什区构建了“国家课程+地方特色+校本创新+科普活动”四维课程体系:在国家课程创新层面,通过项目式学习、跨学科探究强化实践环节,将科学思维培养纳入学生核心素养评价体系,推动基础学科与创新能力深度融合;立足地方特色,围绕“守护北疆家园,科技强国筑梦”主题开发课程,涵盖生态保护、能源利用、人工智能等五大领域,形成具有地域辨识度的一体化课程群;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推行“一校一特色”模式,如康一小的“红领巾治沙”生态课程、实验小学的“人工智能”科创课程等,让学校成为特色课程孵化的主阵地;同时推动科普活动常态化,全年举办科学节、“好问题”征集等品牌赛事,搭建多元化成果展示平台,激发学生科学兴趣与创新潜能,形成“国家课程筑基、地方课程铸魂、校本课程赋能、科普活动拓维”的科学教育生态。
美好思维:跨学科探究,培养未来创新力
针对实际问题,我们深入整合社会资源、学科知识与实践活动,提出了“真实场景、真实项目、真实问题、真实探究、真实成果”的项目式课程理念,并逐步构建了“23456”的校内外融合的项目化课程实施模型。以《节水探秘》课程为例,学生通过访问水务局、污水处理厂,设计智能节水装置、优化管道方案,体验了“科学家+工程师”式的实践。迄今为止,康巴什区中小学共计开展了60余个研学与实践项目式课程、220余个子项目。这类课程不仅将学科知识与真实世界相连接,更让孩子们体会到学习的趣味性、意义性和生命力,促进了科学思维与实践能力的提升。
![]()
美好行动:机制保障,筑牢教育根基
为全面保障科学教育高质量实施,康巴什区从师资、评价、协同三方面构建支撑体系:师资强基方面,708名专职科学教师中96%具备理工科专业背景,实现科学副校长全覆盖,聘请211名科技导师,并依托7个名师工作室深化教研创新,打造专业化教师队伍;评价改革层面,建立科学核心素养评价体系,通过强化实验操作档案记录与常态化抽测,多维度衡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与实践水平;区域协同上,与20个地区共建科学教育共同体,促进跨区域教师互访交流与优质资源共享,形成“师资专业引领、评价科学导向、区域协同共进”的立体化保障格局。
优秀课例展示:康巴什教师玩转“创新实验”
11月2日,在分会场展示中,康巴什区教师团队带来7节跨学段、多学科的创新课例,以“小实验”撬动“大思维”,展现科学教育的生动实践:康巴什区第二中学王长泓的初中物理课《油量表的迭代式探究》通过多次实验优化装置设计,培养学生工程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未来学校康玉的初中化学课《二氧化碳制取与性质一体化创新实验》整合实验装置,实现“一套装置多现象探究”,提升操作效率与探究深度;实验中学王建龙的初中生物课《光合作用》以探究性实验引导学生理解生理过程,强化科学观察与分析能力;第三小学候福珍老师的小学科学课《哪个流动得快》创设了真实问题情境。学生们巧用数字化传感器与液体流速管,精准探究多种液体的流速,在趣味实践中深刻理解了黏度与流速的关系;第一中学东校区张秀龙的高中物理课《探究向心力大小的表达式》结合实验推导物理公式,突出科学探究的逻辑性与严谨性;第一中学东校区冯盼盼的高中课程《常见有毒气体制备与性质探究实验》聚焦生活应用,利用“一次性餐盒+注射器+井穴板”组合的微型密封装置实现有毒气体制备、多性质同步验证及尾气零逸散,让学生安全自主完成实验探究,从而培养科学素养与安全意识;第一中学东校区王晓颖的高中生物课《探究“糖的代价”—酵母菌对不同碳源的利用效应》联系生活热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分析微生物代谢规律,提升科研思维与数据分析能力。各课例紧扣“实验教学新探索”主题,展现了康巴什区科学教育在跨学段、多学科中的创新实践与育人成效。
![]()
![]()
![]()
![]()
![]()
![]()
![]()
教育初心不改:筑牢北疆创新基石
“科学教育是让每个孩子触摸未来的钥匙。”作为祖国北疆的科学教育先行者,康巴什区将持续深化“四个美好”实践,与全国教育同仁共建科学教育命运共同体,为创新人才培养贡献“康巴什方案”!
来源:暖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