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一月份进入秋冬交替时节,随着时间推移,天气变冷、气候干燥,且早晚常出现低温,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市疾控中心提醒广大市民做好个人防护,预防流感、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猩红热等当前季节高发传染病。
01
![]()
一、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每年10月至次年3月为高发期。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高热、头痛、四肢酸痛、乏力和伴有流涕、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状。流感可通过咳嗽或打喷嚏而喷出的雾滴,经空气传播给他人,也可通过接触流感病毒污染的物体而感染。体弱多病者和老年人感染后易出现肺炎等并发症。
目前,监测数据显示,我市主要流行毒株为甲型H3N2,流感疫情已经出现了上升的趋势。由于我市进入秋冬季节,气温变化剧烈,同时人群对H3N2的免疫空白,预计我市流感将呈现持续上升态势。
![]()
预防措施:
1.每天定时开窗通风数次,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行高峰期应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尽量居家休息,尽可能避免与有呼吸道疾病症状的人密切接触,如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
2.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
![]()
3.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病毒感染及其严重并发症的最有效手段。6月龄以上所有愿意接种且无禁忌症者均可自愿自费接种流感疫苗。60岁及以上老年人、6月龄-5岁儿童、慢性病患者、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以及孕妇或准备在流感季节怀孕的女性为流感疫苗优先接种对象。
4.学校及托幼机构应着重防范流感的小范围暴发,教室应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加强园内的环境卫生和教室的消毒,认真落实晨午检和因病缺勤追踪登记、疫情报告等各项防控措施。
02
![]()
二、肺炎支原体感染
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以发热、剧烈咳嗽等为主要症状,突出症状是阵发性、刺激性干咳,退热后咳嗽可持续1-2周。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咳嗽、打喷嚏、流鼻涕时的分泌物中均可携带病原体,传播方式主要为飞沫传播。
预防措施:
目前,支原体肺炎没有针对性的疫苗来预防,所以加强日常防护是关键。
1.多通风。房间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环境的卫生清洁和空气流通。每天室内开窗通风2-3次,每次20分钟。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去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必须去时要戴好口罩。
![]()
2.家长要做好居室环境清洁和日常通风,教育引导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和生活习惯,及时关注孩子的精神状态和健康状况,出现发热、咳嗽等身体不适时,应居家休息,不带病上学。如果出现持续发热、剧烈咳嗽、病情反复,要及时就医。家人照顾患者、陪同就医时,也要戴好口罩,做好自我防护。
![]()
3.学校和托幼机构应严格落实晨午检、因病缺勤登记和报告等制度。学校、幼儿园等场所要注意消毒,做好日常的清洁工作,避免出现聚集性感染。发现学生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应及时为学生佩戴口罩并与家长联系。
三、新冠病毒感染
当前全国新冠疫情形势总体平稳,我市新冠也处于低水平流行状态。但预防新冠仍不容忽视,建议市民朋友继续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预防措施:
1.继续做好个人防护。规范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做到勤洗手、常通风、少聚集。居家和工作场所定时开窗通风,做好居室日常卫生。
2.日常做好健康监测。要做好个人和家庭成员的日常健康监测,出现发热、咳嗽、乏力、咽痛、嗅觉味觉减退等新冠病毒感染症状时,优先选择居家观察、对症服药,同时尽可能减少外出活动,避免影响他人。
3.积极接种新冠疫苗。建议在没有接种禁忌症的情况下,符合条件者尽早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4.增强自身免疫力。提高自身免疫力是预防各种疾病的重要手段,请广大市民保持规律作息,适当锻炼身体,合理膳食,多喝水,保持良好心态,坚持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
四、诺如病毒感染
诺如病毒感染又叫“冬季呕吐病”,是由诺如病毒引起。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潜伏期短、传播速度快,好发于秋冬季节,易在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场所发生聚集性疫情。人群普遍易感,会出现腹痛、腹泻、呕吐和恶心等急性胃肠炎症状,儿童更易出现呕吐症状。诺如病毒主要是通过摄入被污染的食物和水、接触患者的呕吐物或粪便所产生的气溶胶,以及间接接触被排泄物污染的环境而感染。
04
![]()
预防措施:
1.保持手卫生。保持良好的手卫生是预防诺如病毒感染和控制诺如病毒传播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措施,饭前、便后、加工食物前应用洗手液和流动水至少冲洗双手20秒。消毒纸巾和免洗手消毒剂对诺如病毒无效,不能代替流水洗手。
2.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在外就餐尽量不吃凉拌和生的水产品等食物,蔬菜瓜果和餐具要用清水彻底洗净,贝类等海产品要彻底煮熟煮透后再食用。
![]()
3.发现病例及时处理。学校等集体单位一旦有学生出现呕吐、腹泻时,授课老师应立即疏散周围学生至教室外,并向校医汇报,配合校医规范处理呕吐物,同时将发病学生单独隔离,通知家长带其就医或回家休息。
4.做好消毒。对患者的呕吐物或粪便、及其污染的环境和物品要使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在清理时应做好个人防护,避免直接接触污染物。
五、猩红热
猩红热是由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简言之猩红热是一种由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猩红热作为儿童高发病症之一,春夏秋冬四季随时都会发生,以冬春季节较为多发。发病人群多见于儿童,以5-15岁的儿童居多。
05
![]()
预防措施:
1.教育和培养儿童勤洗手,规范洗手,平时不用手指直接接触口鼻。空气质量良好时应经常开窗通风。
2.流行季节,儿童应避免到人口密集、空气不佳的公共场所。同时要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当锻炼,充足睡眠。
![]()
3.如果出现发热、头痛、皮疹等疑似猩红热症状表现,应立即就医,早诊断。猩红热患者应住院治疗或居家隔离。隔离时间为自治疗之日起不少于7天。
![]()
4.患者接触过的器具用酒精擦拭消毒,患者衣物用温肥皂水浸泡消毒。
来源:鄂尔多斯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编辑: 刘丽芹
校对:李仙渝
审核:李臻昊 王芳
终审:纪杰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