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夯实茶产业根基,近日,秀山县钟灵镇抢抓冬季管护关键期,通过技术指导、精准服务、示范带动,推动茶园管理从“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为来年茶叶提质增效筑牢基础。
“剪口要斜切45度,每丛留3个以上健壮芽头,开春才能发满新梢。”在凯堡村生态茶园基地,农业技术人员黄绍华蹲在茶树旁,向茶农演示修剪技巧。他手中的《茶园冬管技术手册》上,密密麻麻标注着施肥配比、病虫害防治等关键要点。
今年以来,钟灵镇组建“农技专家+乡土人才”服务团队,深入茶园开展“一对一”指导,累计解决修剪不当、肥料误用等问题30余类,培训茶农800余人次。
茶农陈晓芳的变化是技术赋能的生动注脚。“以前冬天茶园基本不管,亩产鲜叶不到200斤。”她笑着说,如今掌握了“松土—施肥—修剪”成套技术,自家5亩茶园去年亩产提高到350斤,收入增加近万元。
“李大爷,这几株茶树枝条有炭疽病迹象,得马上集中烧毁病枝,再喷生物农药。”钟灵镇“冬管指导组”组长周宇航带着队员穿梭在茶园,手里的记录表详细记录着每户茶农的管护进度和问题。
该镇将全镇茶园划分为8个片区,实行“干部包片、技术人员包户”责任制,建立“问题收集—专家会诊—现场解决”闭环机制,累计整改施肥过量、排水不畅等问题120余个。
在技术专班推动下,全镇茶园管护效率显著提升。目前,冬季修剪、有机肥施用等核心工序已完成80%,预计12月底前全面收官。
“往年冬管要到春节后才结束,今年进度快、质量高,来年春茶上市肯定能卖个好价钱。”凯堡村茶农合作社负责人信心满满。
作为当地支柱产业,钟灵镇茶园年产值超6000万元,带动1200余户农户增收。今年通过冬管提质,预计明年鲜茶产量将增长15%,优质茶比例提升至60%以上。
“我们不仅要让茶叶‘长得好’,更要‘卖得好’。”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结合冬管成果,打造“钟灵云雾芽”区域品牌,拓展电商销售渠道,让生态茶园成为群众持续增收的“绿色银行”。(石曼)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