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在外卖APP下单时,背后发生了什么?比如,外卖员自己在哪里吃饭?去哪里上厕所?他们如何应对商家的拖延、顾客的催促?如何与保安斗法、与交警周旋?如何应对夏天的暴雨、冬天的冰雪?
而当他们不跑外卖时,又在做些什么?对于未来,他们有些什么指望?总而言之,一个外卖员,他(她)的完整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在场”书系的第三本书——《跑外卖:一个女骑手的世界》(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品方:铸刻文化单读)是在作者王晚奔跑的间隙所写,这本书没有知识分子式的审视,却处处透露出生活的质感。
![]()
王晚是一名女骑手,她19岁高中辍学外出打工,十几年来干过许多工作,印刷工、医院外送员、服务员、文员、网络推广员、快递员、保洁员……这十几年来,她也写过许多东西,十部长篇,几十个短篇,可能有几百万字,但都没有出版过。2024年,她再次失业,跑起了外卖。
作为一名女性骑手,王晚在这个高度男性化的行业中,不仅面临与男性一样的制度困境,还要承受更多的挑战:家人羞于启齿她的职业、男顾客只穿内裤开门的尴尬和威胁感、单身离异女性遭受的轻视,甚至那些规劝她换行的好意也成为一种压力。而更直接的挑战,是对女性身体的磨损:过度劳累导致的经期紊乱、雨天送单导致的宫寒、长期戴头盔导致的脱发……这些鲜活的经验,为我们了解骑手的世界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性别维度。
在“赶时间的人”“被困在系统里的人”这些标签之外,她写出了一个女骑手真实的苦与乐、冷与暖,以及她如何在平凡的世界里活着。
这本书的副书名为“一个女骑手的世界”,这个世界不仅是算法里的世界,还有王晚在山东老家的人情世界。王晚如实描写了老家身边人的现状:直播创业梦失败的堂弟、曾经是学霸如今在摆摊的高中同学、被家暴的隔壁婶子、一生辛劳从不为自己考虑的母亲,和她一样爱好写作而困在琐碎生活中的表姐……写老家这一部分时,王晚变得多愁、深情了一点,不再是那个风风火火、气呼呼的女骑手。这或许是因为她对故乡的感情更为复杂。
长年在外打工,对她来说,那是故乡,也是异乡。“从观城到北京”不仅是地理上的跨越,也是心理上的断裂。王晚始终被困在“农村—城市”之间的缝隙中——“我既不能安闲清净地待在农村,也无法适应城市的节奏,就像是夹在城市和乡村缝隙里的果子,无论在哪里长都会变形。”
这种“无根性”在她的住房选择、工作漂流、家庭关系等方面都有体现。一个颇让人印象深刻的细节是,有时她会把在北京的出租屋称作“我家”,旁人惊讶,你家?你是本地的?她连忙改口说,我租的房子。她在老家没有房间,甚至没有自己的一张床,但在北京的出租屋里,至少睡觉的房间和床暂时属于她,让她有些许的安全感。
跑外卖令她也获得了安全感。尽管时间支离破碎,尽管身体日渐磨损,但她不用再担心被辞退,只要想跑就能跑,而且跑一单就有一单的进账,这种感觉对她来说太好了。
从跑外卖初期的惶恐、羞涩,最终在日复一日的奔跑中磨砺出韧性、学会规则、克服恐惧、主动沟通,王晚说,“跑外卖,是我目前为止最满意的工作。”她将这些变化都书写下来,其中不乏从生活的艰辛中迸发的自嘲与幽默。
从春天到冬天,除了文字,王晚也用照片记录下自己跑外卖的四季。书中41张纪实彩色照片是她送单途中随手所拍,不加修饰地展现了在北京跑外卖的生活状态和工作环境。
这是王晚的第一本非虚构作品,她将这些变化坦然呈现,不矫情不苦情,不乏幽默与自嘲,以写作的方式“夺回自己的人生叙事权”。(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陈俊宇)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