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下午,受《随笔》杂志邀请,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沈卫威在花城文学院举办“科学与人文——现代学人的地理分布与首届院士评选”讲座,并特别邀请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编审祝晓风担任主持及对谈嘉宾。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主讲人沈卫威教授与我们分享他八年以来翻阅近现代学人档案所得的研究成果,对科学与人文有切身的体会。在讲座开始时,他以自己第一次喝到冰水为例讲述见与识的重要性,要用脚下的功夫感知不同的世界,才能真正认识世界,从而塑造三观。
沈卫威教授认为近代以来,都是南方征服北方。将1947年和1948年提名与评选的闽粤两籍院士对比,可以看到康梁变法后,广东靠梁启超的思想、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开启了中国的新篇章,而福建从严复之后开始转型为发展近代海军。此外,沈卫威教授还评点了广东首届当选的七位院士,而他们能够当上院士的标准则是王国维提出的三大新学问:甲骨、敦煌和档案。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编审祝晓风在对谈中提到:“沈卫威教授是最早研究胡适和‘学衡派’的学者,近几年他通过查阅大量档案和直接接触到不少著名作家、学者本人或其后代,做出了不少新成果,并发表在《随笔》杂志,受到各界的高度评价,此次讲座的内容既有大众关注度,又比较专深。”
![]()
到现场参加讲座的几位观众在提问中积极参与讨论,他们都认为阅读沈卫威教授在《随笔》发布的文章后收获良多,深入地了解到档案的历史价值和研究意义。
文/揭莉琳 梁柏诗
编辑/李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