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1月3日,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前委员长金永南因病逝世,享年97岁。金将军亲手送上花圈、给予国葬规格,朝鲜媒体以庄重语气称其为“忠于祖国与革命的卓越政治活动家”。这位“三朝元老”的离世,意味着一个时代真正落下帷幕。
![]()
金永南是朝鲜政治体系中少数“跨时代”的人物。他早年毕业于金日成综合大学,后赴苏联留学,长期从事宣传与外交工作。20世纪70年代,他开始在党和国家机构中担任要职,先后任外务相、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书记、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委员长等职务。
从金日成到金正日,再到金正恩,金永南始终稳稳立于权力中枢。他是体制中的润滑剂与传声器。不抢镜、不越位,却总能在关键时刻稳住阵脚。特别是在金将军上台初期,金永南多次出席重大外交活动,被外界视为“稳定接班”的象征。
在朝鲜政治文化中,金永南式确实可以称得上是“绝对忠诚”。他的从政风格很鲜明,不挑战权威、不越红线,但始终高效、可靠。他一生的政治生涯,就是朝鲜政治连续性的缩影。
![]()
在对外关系上,金永南是我们的一位真正的“老朋友”。他多次访问中国,与中方多次会晤,是中朝传统友谊的积极维护者。
金永南最广为人知的一次访华,是1981年11月他率团访问桂林。当时他即兴题诗一首:
“大雾细雨山色寻,乘风游江人欢欣。
桂林多娇风景异,朝中情深暖吾心。”
翻译过来意思是,天雾蒙蒙的,我走在桂林的山水间,看这地方果然名不虚传。坐船顺流,风一吹,心情都舒展了,这趟访问也挺顺利。桂林这地方是真漂亮,山水灵气不一般。中国人真热情,朝中兄弟情深,来这趟值了。
诗中所写的“朝中情深”,不仅是外交辞令,更是那个年代两国传统友谊的写照。金永南后来多次重申,朝中两党两国关系是“用鲜血凝成的友谊”,在国际风云变幻中始终保持特殊性质。
![]()
2000年以后,他以国家名义多次率团访华,出席纪念活动、庆祝会议和多边外交场合。无论是为中朝高层互访铺路,还是在国际会议上表态支持中国立场,金永南都扮演着“稳重、可靠、亲华”的角色。
他在北京、上海、延吉等地的访问,往往被朝鲜媒体称为“兄弟之国的深情会晤”,而中国媒体也多以“老朋友”形容他。
在朝鲜政坛上,金永南代表的是一种稳健的忠诚政治。他没有惊艳的个人传记,也没有权力斗争的戏剧性,而是以“无波无澜”撑起整个体制的延续。
在三代领导人过渡的关键节点,他的存在给政权提供了制度上的连续性。金将军上台初期,正是金永南代表国家出席多国活动,包括与韩国代表团握手、出访东盟会议等,他用自己熟悉的外交语言维护着朝鲜在国际舞台上的延续形象。
这个角色并不耀眼,但却极其重要。他的沉稳、克制和长久任职,让他成为体制中“最可依赖的面孔”。
金永南的离世,对朝鲜而言,是政治符号的更替;对中国而言,则是一个熟悉面孔的告别。他的存在,既是中朝关系历史的一部分,也是那个强调忠诚与稳定时代的注脚。
![]()
如今,朝鲜政坛的“老干部群体”正在淡出,新的面孔逐渐取而代之。金永南的谢幕,意味着那种带着政治信仰、革命情感和个人谨慎并存的风格,正逐渐远去。
金永南的一生,几乎都在为金家政权服务——从金日成的革命年代,到金正恩的现代化进程。他用尽一生的忠诚换来了体制的信任,也以温和的姿态赢得外界的尊重。
因此可以说,金永南的故事,不仅是朝鲜政治的缩影,也是一代人的结束。他是中国的老朋友,是朝鲜的三朝元老,更是一个时代的沉默守望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