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记者 陈贞君 王向锋
【导语】一栋楼、一个码,背后藏着怎样的智慧密码呢?近日,郑州新密市用“一楼一码”破解房屋质量监管难题,用小小二维码,串联起房屋质量与民生安心,为智慧城市建设添上温暖的一笔。
【出镜】河南广电大象新闻记者 陈贞君
这里是新密市一个新建的住宅小区,看上去其实和普通的小区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呢,密码在这里!大家看,住宅的外墙上有一个二维码,据说是这栋楼的电子身份证和体检报告。咱们来一起扫一扫,看能扫出什么来。
这一扫可以说是信息秒出呀,一楼一牌一码,我们能看到这个建筑面积、建筑所用的保温材料、混凝土,哪个公司生产的、检验日期.…..除了检测参数之外,还有五方主体,负责人、甚至联系电话都能看得到。可以说,如果房子出现了任何的质量问题,都是一查一个准儿。
【同期】郑州新密市某社区居民 刘慧杰
有了这个二维码以后,像给房子做了一个全身的CT,以前买房子感觉像是开盲盒一样,都不太清楚,现在我感觉开发商还是比较有诚意和自信的,让大家买得放心、住得安心。这个相当于给整栋楼建立了一份从出生就开始的“电子健康档案”。
【正文】“一楼一码”的背后,是一场建筑行业监管模式的深刻变革。在新密市一个在建项目现场,每一批建建材从进场开始,质检员就会用RFID射频技术为它赋予唯一的身份证——信息芯片,验收、送检、审核等各个环节都必须刷脸和电子签名,形成环环相扣、无法脱节的追溯链条。
【同期】郑州新密市翰林誉府建设项目负责人 杨伟超
之前它是人盯人嘛,一个人盯一块儿,还需要可多人、纸质材料一张张填报,现在的话,只需要一部手机就可以搞定。每一批保温材料进场的那一刻起,就进入了一个数字的“牢笼”,它就像一个数字的锁扣,你想跳过任何一个环节的话,系统就卡住你,不让你进行下一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严格按照规范来。
【正文】支撑“一楼一码”的,是新密市打造的“智慧住建平台”。平台汇聚了房屋建设全链条的海量数据,通过三级管理体系和严格的审批流程,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不可篡改性。这不仅杜绝了“打招呼”“说情风”等现象,也让监管效率大幅提升。
【同期】郑州新密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技术监督中心主任 康玉峰
对我们来说太便利了,它还带现场的工地监控。可以这样说,咱坐在办公室,这个工地现场的人员、施工情况、整个楼的建设现状,我们就是拿个手机就全部看完了,如果说他们有不规范的行为,咱在这个平台上就直接下指令了,很方便,这大量节约了人力、物力成本。
【正文】如今,“一楼一码”已融入住建业务全链条。从征地拆迁、施工许可,到质量监督、预售交房,所有信息都汇聚于此。
【同期】郑州新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局局长 李忠敏
我们要从房子的建造档案延伸到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档案,从规划开始,就给他一个数字的孪生兄弟,未来的维修、改造都有据可依。其次我们要拥抱智慧工地、CIM城市信息模型等技术,从管好一栋楼升级到管好一个片区,甚至一座城,实现更精细化的治理,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围绕好房子这个核心,构建一个从建设、交付、到维护的全链条配套服务体系,扎实推进“四好(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建设,让老百姓真正的安居乐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