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尹希宁)2024年居民人均期望寿命83.93岁;建设母婴友好医院81家、儿童健康友好社区209家;从无到有建成122家区域养老服务中心;首都基本医疗保险覆盖全民,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11月10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列出了多项反映北京民生“温度”的数据。
北京市财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关得志在回答本报记者提问时介绍,目前,北京已全面建立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五类社会保险制度,建立七项社保基金,全部实行市级统筹管理。
关得志说,“十四五”期间,基金收支保持稳定增长,年均收支达6000亿元左右,总体达到“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管理要求,目前社保基金结余水平在全国处于前列。总体来看,北京确保了基本养老金、医保报销、失业保险金等社会待遇居全国领先水平,同时保持了基金的合理积累,为全市人民提供可持续的保障。
具体到医疗保障层面,北京市医疗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颜冰介绍,“十四五”期间,北京医保目录调整机制逐渐完善,目录内药品总数由“十三五”末2800种增至3159种,1252种乙类药品在社区定点医疗机构按甲类报销,570种“双通道”国谈药可用可及。
颜冰举例,五年来,医保服务的便民利民性是可感可知的。例如,北京优化线上线下经办服务体系,深化医保服务“掌上办”“网上办”,推进参保登记等“高效办成一件事”,个人账户OTC线上购药持续扩面,异地就医结算更加便捷高效。
此外,北京高标准建成全国统一的医疗保障信息平台,为参保群众提供7×24小时不间断医保实时结算服务。医保亲情账户可免申请材料绑定近亲属,刷脸结算稳步推进。238家医院实现医保移动支付,有效减少患者排队等候时间。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党委委员、副主任王建辉提到,北京140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200余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体重管理服务,让群众拥有更加健康有品质的生活。
除体重管理这样的细微层面外,北京还多措并举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王建辉补充介绍,北京持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薄弱区域转移,平原新城等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达到5.09张,较2021年增长14.6%。
在儿科、精神卫生等短缺医疗服务供给方面,北京76家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全部开设儿科门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儿童诊疗服务全覆盖,162家医疗机构开设心理门诊,94家开设睡眠门诊。
同时,北京已建成覆盖城乡的院前医疗急救网络,基本实现每个街道(乡镇)至少有1个急救工作站的目标,全市平均急救反应时间缩短至12分钟以内。
北京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志伟还提到,北京优化老年人补贴政策,实施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高龄老年人津贴,惠及127.3万老年人,取消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消费限制,让失能老年人及其家庭拥有更多的消费选择。
关得志说,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十五五”时期,财政部门将持续增强民生保障的可持续性,推动民生供给从“满足基本”迈向“追求优质”。
![]()
11月10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社会民生专场新闻发布会。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尹希宁/摄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