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一条“50升油箱被加67升”的新闻,为什么连上三天热搜?
2025年8月底,一位车主吐槽"50升油箱却加了67.96升油",短视频首发后仅6小时,话题阅读量破3000万,相关门店被市场监管部门连夜约谈。事件本身并不复杂,但舆情曲线显示:首日负面占比47.5%,第二天升至62%,原因是"缺斤短两""偷税漏税"等新议题不断叠加,最终演变为对整个油品零售行业的信任危机。如果没有分钟级的情绪跟踪,企业很容易陷入"声明发了、热度反而飙升"的尴尬。
![]()
02|什么是舆情监测?一句话说清
舆情监测=实时采集公开信息→清洗降噪→情绪/风险分级→推送给责任人。核心目的只有一个:让品牌比"坏消息"更快地拿到"决策时间窗"。
03|企业不做监测,会怎样?
错失黄金2小时
舆情在社交平台出现"情绪拐点"后,通常30分钟内被算法放大,2小时后进入全网扩散期。
成本指数级增加危机后删帖、公关、律师函的平均费用是提前干预的4~6倍。
信任折旧负面声音每多挂1天,品牌信任度恢复周期就要+3~5天。
![]()
04|好监测的三个关键点(不吹黑科技版)
数据源要"全"新闻、短视频、社群、问答、评论都得覆盖,只盯微博≈半盲。
情绪计算要"准"情绪分值与人工标注误差≤0.15,才能减少误报;否则运营天天"狼来了"。
预警通道要"轻"邮件+短信已过时,微信/飞书/钉钉群机器人才能把响应时间压进10分钟。
05|Infoseek字节探索是怎么做的?
"全量+多模态"采集日处理8亿+文本、图片、短视频,覆盖8000万+信源,先做OCR+ASR,再统一结构化。
双通道情绪模型自研+DeepSeek双模型交叉验证,情绪准确率94.7%,误报率控制在3%以内。
分钟级预警+自动工单旗舰版2分钟内推送;同时生成"事实摘要+法条+诉求"初稿,人工确认即可提交至12377或平台侵权入口。
![]()
06|真实案例复盘:小米SU7爆燃事故
时间线:2025-03-29 16:00 事故视频上传→17:45 系统预警→18:10 品牌内部启动应急组→20:00 官方声明。
数据表现:微博话题阅读量5000万,负面峰值62%;因提前2小时拿到"情绪拐点"与"家属质疑点",声明重点回应"数据透明度",成功把次日负面占比压回35%。
07|中小企业也能用的"轻量化"方案
Infoseek标准版把监测+日报+AI申诉打包成SaaS,年费<雇一名应届运营;数据量100万条/年,10分钟预警,足够覆盖日常品牌场景。
08|总结:把"声誉"当成一项实时指标
舆情监测不是"大公司的奢侈品",而是"中小企业的保险丝"。
技术已把成本降到"一杯咖啡/天"级别,核心是把响应窗口提前再提前。
工具只能给你"情报",决策与沟通仍是人的战场——别等热搜才想起要监测。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广告或转载宣传资讯,相关素材由广告主提供,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