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节目视频
凝心聚力 接续奋斗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胜利闭幕
为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
擘画了宏伟蓝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站在“十五五”的新起点
该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如何加快教育强国建设的步伐?
中国教育电视台联合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推出系列访谈
《面向“十五五” 教育这么干》
本期专访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
李铁安
育见新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要“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您如何理解这一要求对基础教育改革的引领作用?
李铁安:在“十五五”规划里提到的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对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从根本上来说,教育是基石,人才是核心,科技是动力。优质教育能培养出优秀人才,优秀人才可以激发科技创新,而科技创新又能反哺和升级教育发展,这三者形成了一个良性闭环。
![]()
从战略层面来看,它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要求,强调基础教育要发挥育人的基点作用,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奠基。在育人目标上,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探求欲,夯实知识基础,培养探索性、创新性思维品质。此外,当下基础教育存在的功利化倾向、学生学业负担重以及身心健康令人担忧等突出问题,很多学校还是存在唯分数、唯升学的观念,一体推进这三者的发展,有望全方位、深层次、根本性地破解这些问题。
育见新闻:“十四五”期间,我国基础教育在哪些领域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这对下一阶段基础教育更加公平更高质量发展奠定了怎样的基础?
![]()
李铁安:“十四五”期间,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首先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有了新突破,把德育融入到了教育的各个环节。其次,在提供普惠优质的基本公共服务方面,“双减”政策不仅减轻了学生作业和课后负担,还重塑了教育生态,让学生回归校园,课堂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提升。另外,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上线,使得农村和边远地区的孩子也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促进了教育公平。
这些成就为“十五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为进一步的教育改革提供了空间,有利于在“十五五”期间进一步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育见新闻:“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要建设公平优质的基础教育。这里的公平优质有什么新内涵?
李铁安:“十四五”期间,基础教育致力于解决教育资源“有没有”和“够不够”的问题,以实现公平均衡。而“十五五”则侧重于解决“好不好”和“强不强”的问题,追求更高层次的优质均衡。这意味着在“十五五”,不仅要保证教育资源的覆盖,更要提高教育质量,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
![]()
育见新闻:“十五五”期间,如何优化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机制?
李铁安:县中振兴是建设优质基础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首先要重新定位县中使命,在城镇化稳定发展和乡村振兴背景下,让县域学子“上好学”,注重育人成效,包括精神鼓舞、信心激励、智慧引导和文化浸润。
在体制机制改革方面,一是坚持属地招生政策,避免全省或全市掐尖招生和跨市招生,保证县中生源质量;二是加强人才和队伍管理建设,让市域优秀人才下沉到县中发挥骨干作用;三是科学布局县中,根据人口变化和经济发展来统筹规划。此外,还要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提升教研水平,拓展办学资源。
育见新闻:探索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是“十五五”社会热议话题。您认为当前推进这一改革的难点在哪里?如何平衡普及性与质量保障?
![]()
李铁安: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涉及前延和后延两个方向。前延是向学前教育延伸,由于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将学前教育纳入可能导致学前小学化倾向,而且不同家长对学前教育有不同的个性化需求,难以统一实施。后延是向高中教育延伸,这面临诸多困难,一方面要对相关法律等进行一揽子修订,确保法律的连贯性和适应性;另一方面要对高中办学和管理进行深层次改革,比如明确各级行政对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的管理权限和职责,还要对中考制度和命题进行改革。
育见新闻:数字化转型是“十五五”重要战略,也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基础教育领域未来如何实现“数字赋能”向“智能重塑”升级?
![]()
李铁安:基础教育实现数字化转型,首先要深刻认识到人工智能对教育带来的根本性变革,这是一种挑战也是机遇。要坚持育人导向,人工智能越强大,越要坚定育人为本的立场,注重培养学生主体精神、责任意识、大爱情怀和创造能量,强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再者要强化应用为王,将人工智能全要素、全过程融入基础教育领域,注重在教学、研究、育人、管理、评价等多个环节的有效应用,提升教师和学生的数字素养,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最后要关注伦理安全,在拥抱人工智能的同时,遵循国家关于人工智能管理的伦理规范和数字安全要求,趋利避害。
育见新闻:教育评价改革是教育治理的关键环节。“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您认为未来如何构建更科学的基础教育评价机制?
![]()
李铁安:评价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内在动力和实践尺度,也是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的关键。构建科学的基础教育评价机制,要扭转唯分数、唯升学倾向,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具体做法包括重构评价内容,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注重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性思维能力、交流合作能力、数字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等;改变评价方法,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创新评价技术,利用人工智能构建伴随式评价系统,实时监测学生学习和实践情况,开发智能分析工具,科学诊断学生学习和成长情况,促进学生发展。
来源 | 育见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