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阿姨,今年52岁,是一名普通的社区快递员。最近几个月,他发现自己排便次数突然变多,有时候还会夹杂一点点血丝。最让他担心的是,原本精力充沛的自己,近期总觉得肚子闷胀、腰酸无力。
本以为只是肠胃着凉,直到一次公司体检,医生脸色凝重地对他说:“你这种情况一定要重视,结肠镜检查发现你有息肉,需要马上处理!”;李阿姨一下子慌了,心想:“只是个息肉,真有那么危险?”
![]()
其实,很多人和李阿姨一样把息肉当作“小问题”,殊不知,肠息肉正在悄悄成为肠癌的最大‘祸根’。你知道身体里悄悄长出息肉时,往往会有哪些“报警信号”吗?
往往在体检时才被发现的肠息肉,其实是肠道黏膜上异常生长的小突起。大部分息肉在早期确实不会有任何感觉,但令人警惕的是,约90%以上的大肠癌都来自于腺瘤性息肉。
据北京协和医院近年数据,50岁后人群肠息肉发病率高达25%,而其中有5%-10%的息肉会在10-15年内恶变成癌。换句话说,体内的小小“息肉”,如果置之不理,真的可能慢慢演变为可怕的肠癌。
![]()
为什么肠道会长息肉?医学界普遍认可,高热量饮食(如红肉、油炸、腌制食品)、久坐少动、肥胖、吸烟饮酒以及家族遗传史,都是息肉“温床”。
息肉的增长也有“闷声干大事”的特点,绝大多数患者早期没有明显不适,直到出现明显症状,往往息肉体积已不小,甚至已经有恶变危险。因此,及早识别身体发出的“警报”,是预防肠癌的关键。
坚持体检和关注自身信号,尤为重要。值得注意的是,肠息肉虽小,却可能通过这4个典型身体警报,提醒你该“刹车”了:
排便习惯异常
出现突然的便秘、腹泻交替,或者排便次数增多,往往提示肠道有异常。研究发现,约35%的肠息肉患者先有排便习惯改变。如果持续两周以上未改善,务必高度重视。
排便带血或粘液
并不是所有肛门出血都是“痔疮”。息肉出血常为鲜红色、量少或有透明粘液包裹。中华医学会数据显示,肠息肉患者便血比例为28.4%,粘液便占16.7%。血便不是小事,需尽早就医查明原因。
不明原因腹胀、腹痛
很多人以为吃坏肚子才会胀气,其实肠管内息肉长到一定大小,会刺激或阻塞肠腔,导致长时间腹胀、腹部隐痛。症状常在饭后或排便前最明显。有国内数据表明,23%的肠息肉患者有不同程度腹胀。
![]()
体重无故减轻、贫血
比较隐蔽但很危险的一种信号:身体突然变瘦、乏力、脸色苍白。息肉出血量虽小,但“滴水穿石”,慢性失血易引发贫血及持续消瘦。如果半年内体重下降超5公斤且找不到解释原因,需要引起高度警觉。
肠道息肉虽可怕,幸运的是,它完全可以通过科学生活习惯和早筛早治来防控。权威研究以及国内外指南普遍推荐:
定期肠镜检查
50岁以上及有家族史者,建议每3-5年查一次结肠镜。息肉发现后应及时切除,并随访复查,能将肠癌风险降低60%以上。
![]()
调整合理饮食
多吃富含纤维的蔬果、全谷物,少吃红肉、腌制食品及高脂肪食物。每日膳食纤维摄入量应在25克以上。研究证实,高纤饮食能够减少肠道“致癌物”停留,降低息肉生长概率。
增加运动,控制体重
建议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骑车)。运动有助于消化道蠕动和体重管理,每减少1公斤体重,大肠息肉风险可下降3%-7%。
![]()
戒烟限酒、规律作息
烟草、酒精均为息肉“推手”,保持每天规律睡眠,不熬夜,有助于降低肠癌潜在风险。
出现警报务必就医
一旦出现前述4个身体信号,请第一时间到正规医院消化科就诊,切忌拖延。多数息肉通过“无痛镜下切除”可轻松解除隐患。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