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人静时,你是否也经历过这样的时刻?家住南方的马大爷每晚入睡后,总被一阵阵口干舌燥折磨得翻来覆去。半夜不得不起床喝水,第二天醒来嘴唇依然干裂,嗓子发涩,说话声音沙哑。
他一直以为这是天热喝水少,直到有一天,刚退休的他在小区晨练时和老邻居打趣:“你们晚上也总是口渴吗?是不是年纪大了人上了年纪都这样?”可没想到,旁边的李医生却摇了摇头:“嘴巴干不只是岁数的事情,有时候是疾病给你的预警,你得重视。”
![]()
说到这儿,许多中老年朋友恐怕都有所共鸣。晚上睡觉时嘴巴干、口腔发涩,很多人习惯性地归咎于季节变化、喝水少,甚至以为这是年纪增长后的小毛病。但在医学上,这一小小的口干,其实可能隐藏着多重健康风险。
究竟哪些疾病会通过夜间口干提出“信号”?又该如何察觉、应对?别急,尤其是第4种情况,不少人容易忽视,今天我们就来一探究竟。
嘴巴夜间发干,是“小毛病”还是健康警钟?
很多人习惯将嘴干与“水喝少了”划等号。可权威数据显示:长期夜间口干的中老年人,患代谢类、免疫类疾病的概率较普通人高出18.4%。有什么科学依据?其实,口腔黏膜的湿润度,反映了身体多个系统的健康状态。
![]()
唾液分泌量。受神经、激素、体液等多种调节。夜间本身唾液分泌下降,但若出现持续、无法缓解的口腔干燥,往往提示身体出现某些异常。比如:
糖尿病:长期高血糖会导致身体脱水,刺激唾液腺分泌减少。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夜间口干的发生率比普通人高出32%。
慢性肾脏疾病:肾功能减退患者,体液紊乱,容易表现为持续口干。2021年的一项临床统计发现,约21.6%的中老年肾病患者自述有夜间口干症状。
干燥综合征:这是一种典型的自身免疫病,每10个患者中有8人夜间口干严重。主要表现就是唾液腺功能障碍。
![]()
睡眠呼吸暂停症:打鼾、张口呼吸导致口腔水分蒸发,造成夜间口干。《国际呼吸与睡眠医学杂志》调查指出,有明显睡眠呼吸问题者中,47.2%报告夜间口干。
这些信号如果被一再忽略,可能延误疾病的发现和治疗。因此,别再以为只是“普通口渴”,身体正悄悄给你发信号。
夜间嘴干持续,可能出现哪些健康变化?
坚持数周到数月发现口干现象未改善,身体或会悄悄发生以下4种重要变化:
引发口腔问题
唾液是口腔天然的“清洁工”。口干后,细菌更易滋生,导致龋齿、牙龈炎、口腔溃疡等问题。2019年中华口腔医学会临床数据显示,长期夜间口干者,牙龈出血率增加近26%。
影响睡眠和情绪
半夜频繁口渴、醒来喝水,容易导致睡眠质量下降,白天疲劳、烦躁,甚至出现焦虑。国际睡眠研究中心数据证实,超过1/3间断性夜间口干的患者存在明显的睡眠障碍。
![]()
提示代谢或免疫异常
特别是合并多尿、夜尿多、体重异常变化的患者,如长期忽略口干征兆,可能是糖尿病、干燥综合征的早期表现。《中国中老年群体健康报告》指出,约28.5%的糖尿病初诊患者有口干症状。
加重心血管、肾脏负担
肾病、心衰患者由于体液调节异常出现口干,若日常仅靠多饮水缓解,可能延误对原发疾病的干预。一项针对850例慢性肾病患者的调查发现,夜间口干者的疾病进展风险增加13.8%。
这些变化时,说明身体某些系统已发出信号,切不可掉以轻心,更不能一味“忍一忍,喝口水就好”。
![]()
如何应对?医生建议你这样做,帮你缓解并筛查风险
发现自己频繁夜间口干,或有上面说到的相关症状,可以尝试以下实用建议:
科学补水
睡前不建议大量饮水,但可适量喝几口温水,室内可用加湿器保持湿度(建议50-60%相对湿度)。枕边可备保温杯防止口渴时起夜走动。
![]()
排查潜在疾病
是否合并多尿、夜尿多、体重变化、幻肢麻木等症状。若有,及早前往医院查空腹血糖、肾功能、免疫学指标。
优化睡眠环境和习惯
避免睡前大量饮酒、咖啡,减少辛辣盐分摄入。口腔干燥严重者,建议选择闭口呼吸、改善打鼾的护具。晚上适当开窗通风,保持氧气充足。
日常“护齿护舌”行动
注重口腔卫生,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可适当咀嚼无糖口香糖促进唾液分泌。必要时可用医生推荐的人工唾液喷雾。
![]()
控制基础慢病
有高血糖、高血压、慢性肾病等基础病的中老年人,务必规律服药、控制饮食、定期随访,通过全方位调理减少口干带来并发风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