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局势突然紧绷,马里安全告急,中美两国几乎同时发出撤侨警告,外资企业接连遭遇武装袭击,尤其是中国企业成为极端组织的“靶子”,一时间,马里成为全球舆论的风暴眼。曾经自信满满的美俄欧大国,也在这里一次次“交学费”,留下一地教训。
![]()
马里安全局势骤变,外资企业成为“风暴中心”
马里,这个位于西非心脏地带的国家,在2025年11月卷入了多重危机。并非所有人都明白,马里虽无出海口,却拿捏着西非资源和贸易的“咽喉”,撒哈拉沙漠的南缘,是黄金、锂矿等宝贵资源的聚集地。从全球新能源产业到传统黄金市场,谁都离不开这里。
近几年,马里安全形势不断恶化。2024年下半年开始,恐怖组织针对外资企业的袭击升级,尤其是中国企业被明确威胁。
![]()
极端分子多次通过社交平台发布警告,声称“与政府合作的外资必将付出代价”,并很快将威胁付诸行动。2025年5月起,中国在马里投资的锂矿、金矿、糖厂等项目接连遭到袭击,设备被焚毁,中国公民被绑架,甚至连中马合资企业也未能幸免。
到了2025年11月,连美方大使馆都公开发布紧急撤离通告,敦促所有美国公民“立即离开马里”。中方则更早拉响警报,中国驻马里大使馆采取了最严厉的安全措施,要求在马中国公民全部停工并有序撤离。短短数周内,多国撤侨行动同步展开,马里外资企业区几乎被“清空”,外部势力影响力急剧减弱。
![]()
这场突如其来的撤离潮,背后是马里安保环境的“坍塌”,也是国际博弈在非洲的一次罕见挫败。
地缘资源的诱惑与博弈,“大国游戏”一地鸡毛
走进马里,就等于走进了资源与权力的修罗场。黄金,是世界第二大产金国的底气;锂矿,更是全球新能源产业的稀缺命脉。马里的古拉米纳锂矿,由中国赣锋锂业主导开发,一度被外界看作中国新能源“出海”的重要桥头堡。正因如此,马里的资源争夺战从未停止。
![]()
早在2013年,法国就高调介入,试图以反恐为名稳控马里局势,结果是十年劳而无功,最后不得不在2023年黯然撤军。
欧盟的经济援助也在2024年因马里政局急剧变化而被迫中止。马里军政府对外关系逐渐倾向俄罗斯,签署“黄金换武器”协议,让俄罗斯瓦格纳集团在本地迅速扩张。
![]()
瓦格纳的到来,表面上让马里军政府如虎添翼,实则为局势埋下更深隐患。2025年,随着俄乌战争持续,瓦格纳自身资源紧张,加之内部矛盾激化,被迫启动非洲部分地区撤退。
瓦格纳集团一撤,原先由其控制的金矿、锂矿很快被地方武装和极端组织蚕食,马里北部地区沦为“无人地带”,任何外来投资都成了待宰羔羊。
俄法两国接连失利,欧盟影响力荡然无存。美国虽然在马里直接投入有限,但始终在背后操盘西非区域安全。
此次危机爆发后,美方撤侨速度之快、决心之坚决,反映出其对局势的悲观判断。大国在马里的“折戟”,本质是地缘野心与现实困局的直接碰撞。
![]()
外部干涉无解,马里危机深陷“死循环”
马里的治理困局,绝非一朝一夕形成。长期以来,政府实际控制区仅限中南部,北部大片领土实际上由图阿雷格、伊斯兰极端组织等武装分子把控。民族、宗教、资源多重矛盾交织,外部势力反而成为“催化剂”,让局势更加扑朔迷离。
2025年5月,马里军政府废止政党法,于转瞬之间解散全国很多个政党。此般举措使得该国政治生态急剧失衡,陷入极端强势与高度集权之困境。
总统格伊塔两次政变上台后,清洗国防、内政等关键岗位,政局进入高压状态。政权“铁腕”并未换来秩序,反而为极端势力提供了更多生存空间。
![]()
2025年盛夏,恐怖组织首度大规模启用自杀式无人机,公然向外资企业发起袭击。此等行径令安保形势急转直下,相关方面的安保压力陡然剧增。
外资企业在马里的处境愈发艰难。极端分子将中国企业、公民视为“政府军合作者”,实施定向绑架和袭击。2025年上半年,马里多地出现中国企业员工被绑架、设备焚毁、矿区被洗劫的事件。
美欧企业同样未能幸免,美方大使馆罕见地直言“局势无法控制”,建议所有企业“撤离为上”。多国撤侨潮,正是马里失控局面的真实写照。
![]()
外部势力先后尝试军事介入、经济援助、代理人控制,结果都以失败告终。力量的硬碰硬,反而导致马里内部权力真空扩大,极端组织趁虚而入。每次外部行动的撤退,都为新的武装势力腾出空间,形成了典型的“死循环”。
中国企业的风险挑战,海外利益保护再敲警钟
中国企业于马里的投资,发轫于资源战略之考量。在众多投资领域中,黄金与锂矿居于核心地位,成为投资起步阶段的关键聚焦点。
但伴随马里局势恶化,项目安全风险骤升。极端组织公开将中国公民视为“打击目标”,2025年,中资项目多地遭袭,甚至连合资糖厂也被纵火焚烧。
![]()
中国政府对局势反应极为迅速。中国驻马里大使馆第一时间发出安全预警,要求所有中国公民停工、撤离,并协助企业有序撤出高风险区域。近期多起绑架、袭击事件被权威媒体广泛报道,外界对中国“走出去”战略的风险应对能力提出质疑。
这场危机再次检验中国海外利益保护的机制。传统的“走出去”模式,正面临比以往更复杂的安全挑战。
![]()
如何建立更加完善的风险预警系统、应急撤离机制,成为中国企业布局全球市场时的必修课。2025年11月,全球媒体聚焦中美同步撤侨事件,背后其实是对全球治理能力、企业风险管控能力的双重考验。
美俄欧的“非洲试验田”,一地鸡毛与“教训清单”
马里不是第一个让大国“吃瘪”的非洲国家,但它的混乱周期之长、资源之丰富、外部势力介入力度之强,却让这里成为全球大国博弈的“试验田”。
![]()
法国高调武力介入,换来十年消耗与最终撤退;俄罗斯借助瓦格纳集团短暂掌控矿区,却因本土困局被迫撤离。美欧一度试图用经济援助、政治改造“激活”马里,结果发现现实远比理想冷酷。
2025年11月,马里局势再度恶化,西方国家不得不紧急撤离本国人员,外资企业几乎全面撤出。这一幕,折射出大国干预非洲事务的尴尬。无论是军事干涉还是资本渗透,都难以破解民族、宗教、地缘等多重难题。马里变局让各方深刻体会到,靠外力强推的秩序,往往只是“沙上建塔”。
![]()
对中国而言,这场危机不是简单的撤侨行动,更是一次全球化风险管理的深刻反思。海外投资保护,不能仅靠传统的安全措施,还要有前瞻性的风险识别和动态应对能力。2025年,马里事件成为中国全球利益保护体系升级的典型案例。
结语
马里危机让中美欧俄在非洲的“试验”再次交出一份沉重的答卷。撤侨潮背后,是外部干预的无力,是资源争夺的残酷,更是全球治理困境的真实写照。
![]()
中国企业的遭遇,提醒所有走出去的企业——只有建立起真正高效的风险识别和应急机制,才能在全球风暴中站稳脚跟。马里的故事,远未结束,但留给世界的警醒,已经足够深刻。中美呼吁立即撤侨,中资遭针对性袭击,美俄欧再次得到血泪教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