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势必成为未来的应用主流,成为各行各业不可或缺的生产力,因此,谁能占据更具优势的先机,就能拥有更长远的发展,这也对高校的建设基础作出了很高的要求。
在人工智能发展浪潮中,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作为信息科技领域的卓越高校,依托数十年行业积淀厚积薄发,其人工智能学院近期在国家与省级自然科学基金申报中屡创佳绩,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中,该院获批12项项目创历史新高,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亦斩获8项青年基金,双重突破背后是学院深厚的发展积淀。
![]()
学院历史可追溯至1997年开设的信息工程专业,2019年组建后整合优质资源,与未来技术学院合署办公,形成了从本科到博士的完整培养体系,这种循序渐进的发展模式为科研创新筑牢根基。作为年轻工科学院,其始终聚焦前沿基础研究,将原始创新能力作为核心竞争力,通过体系化建设打破了发展瓶颈。
科研发展的系统性布局是成果涌现的关键。学院紧扣国家战略需求,凝练出智慧气象、智慧医疗等六大特色方向,构建起“学科-平台-团队”联动机制。江苏省首个元宇宙工程研究中心等多个省级平台的建成,为科研提供了坚实支撑;人工智能学科获批“十四五”江苏省重点学科,更凸显其学科建设的精准定位。这种有组织的科研模式,让基金申报能够精准对接需求,提升了项目获批的成功率。
![]()
人才队伍的高质量发展是核心驱动力。学院105名专任教师中,正副高级职称占比超50%,95%拥有博士学位,更汇聚了IEEE Fellow等高层次人才。通过人才引进与培育并重的策略,学院既引入顶尖智力资源,又注重青年教师成长,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的获批,正是青年人才潜力释放的直接体现。完善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让科研人员能够心无旁骛投身创新。
这些积淀不仅推动学院发展,更为学生成长提供广阔空间。学院三大本科专业紧扣产业需求,人工智能专业作为首批国家级专业,与产业学院联动实现产学研融合。毕业生因综合素质高深受企业认可,印证了学院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的同频共振。未来,11个研究机构的建设与申报能力提升举措,将进一步强化学院核心竞争力。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人工智能学院的发展实践表明,高校在AI领域的突破,需以历史积淀为基、以科研布局为纲、以人才培养为核。其成果不仅是自身发展的里程碑,也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多元的选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