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总部大楼的自动扶梯突然停运,办公室照明减半,暖气限制供应——这不是设备故障,而是联合国财政破产的真实写照。 秘书长古特雷斯苦笑着说:“我们已经快要破产了。 ”
截至2025年10月,美国拖欠联合国各项费用高达28亿至30.76亿美元,而中国已全额缴纳今年度全部会费约32亿人民币,连受西方制裁的俄罗斯也凑齐了3.5亿人民币。这三组数字,犹如一面镜子,照出了三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全球治理的不同态度。
联合会的运转资金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常规预算和维和预算。2025年联合国的常规预算约为37亿美元,主要用于支付行政、外交和人权等日常开销。此外还有单独的维和预算,2024-2025年期间达到55.9亿美元。
这些资金主要来自193个会员国缴纳的会费,分摊比例每三年调整一次,依据的是各国的国民总收入、人口以及支付能力等因素。 联合国实行“能者多劳”的原则,经济实力强的国家承担更多责任。
为防止大国通过金钱获得过度影响力,联合国设置了22%的会费分摊上限,任何国家不论经济实力多强,最高承担比例不得超过22%。 同时设有最低标准,不低于0.001%,确保每个成员国都有一定的参与感。
![]()
中国2025年的会费分摊比例为20.03%,需缴纳约7.52亿美元,折合人民币32亿元左右。这一数字相比2000年时中国仅承担1%的比例形成了鲜明对比。
从2009年的不足2.7%到如今的20.03%,中国会费比例的快速增长是中国经济腾飞的直接体现。
![]()
美国作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承担着22%的最高会费比例,2025年应缴纳约8.26亿美元。 然而实际上美国却是联合国最大的“老赖”,截至2025年10月,美国拖欠联合国的各项费用总额高达28亿至30.76亿美元。
这些欠款包括2025年常规预算8.26亿美元、2024年结转欠款12.7亿美元以及维和经费9.8亿美元。
![]()
俄罗斯2025年的会费分摊比例为2.405%,需缴纳约90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3.5亿元左右。 这一比例甚至低于一些非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反映了俄罗斯经济面临的实际困难。
受西方制裁影响,俄罗斯经济总量与其国际地位并不匹配,但该国仍坚持全额缴纳会费。
![]()
中国在联合国会费缴纳上表现出高度的责任感。 2025年1月12日,中国全额缴纳了4.46亿美元的维和款项,常规预算也提前到账。 这已是中国连续十年足额按时缴纳联合国会费。
在疫情期间,中国甚至提前预付了3.5亿美元的会费,这一举动获得了联合国秘书长的公开表扬。 中国代表在联合国大会上对会费比例提高一事表示理解,认为这是经济实力增长后应承担的国际责任。
![]()
除了常规会费,中国还向联合国系统提供了大量额外资助。 2024年,中国向粮农组织提供了1.2亿美元的农业援助,向应急基金拨款5000万美元。这些投入不仅体现了大国担当,也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赢得了更多话语权。
中国通过联合国和平发展基金、南南合作框架等渠道的投入,是一种长期战略布局。 正如文章所指出的,“巴黎气候谈判、中国方案就能上桌,靠的就是这种持续输出。 ”
![]()
俄罗斯在面临严峻经济制裁的情况下,仍然坚持缴纳联合国会费。 自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后,俄罗斯经济一直在西方制裁下艰难前行。2022年俄乌冲突后,俄罗斯军费飙升,能源出口受限,外资撤离,再加上美元结算渠道被封锁,缴纳会费确实面临实际困难。
为绕过美元系统,俄罗斯通过欧亚支付通道或自家银行系统,设立了专门用于联合国会费的账户。这种“分仓避雷”的方式,确保了会费缴纳不受国际制裁影响。
![]()
俄罗斯如此重视会费缴纳,主要是因为《联合国宪章》第19条规定:欠费达到两年的国家,可能被暂停大会投票权。 对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来说,失去投票权是不可接受的底线。
俄罗斯外交部公开表态,维持联合国权力结构是“不可谈判的国家利益”。 在国际舞台被西方排挤的背景下,联合国几乎是俄罗斯维持国际话语权的最后重要平台。
![]()
美国的欠费行为并非源于经济困难,而是一种政治策略。 美国2024年军费支出高达8860亿美元,对乌克兰的三年援助超过千亿美元,对以色列的援助也达数百亿。 相比之下,联合国几亿美元的会费账单对美国来说微不足道。
![]()
美国欠费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86年。 当时美国国会通过“凯斯特修正案”,授权扣减对联合国某些机构的拨款,特别是那些“不符合美国价值观”的项目。 从那时起,美国开始了拖欠会费的先例。
美国有一套精密的“保护机制”,确保欠费不会导致投票权被暂停。联合国规定,欠费连续超过两年才会丧失投票权,美国就精准地控制欠费额度,使其始终保持在临界点以下。
例如2025年,美国欠费额一旦超过16亿美元就会失去投票权,而恰好美国的欠费额保持在15亿美元,处于安全范围内。
美国把欠费当作一种政治筹码。 当联合国作出的决策不符合美国利益时,美国就会以欠费相要挟。 1995年,美国因中东问题大幅削减联合国预算并冻结会费;2019年,特朗普政府砍掉了12%的联合国经费。
![]()
美国的欠费已对联合国正常运转造成严重影响。 2023年,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因缺电费导致大楼关闭四周,自动扶梯停运,办公室照明减半。 2025年,联合国欧洲办事处限制照明和暖气使用,自动扶梯再次停运。
更严重的是,维和行动因资金短缺受到直接影响。 维和部队规模被迫缩减25%,意味着约1.3万至1.4万名军事和警卫人员将被遣返回国。 难民救助项目因资金不足,部分援助被迫暂停。
联合国秘书处职员薪水发放困难,士气低落。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难民署等机构的预算紧张,许多重要项目被迫削减。 非洲维和任务面临巨大资金缺口,士兵装备跟不上。
秘书长古特雷斯在2024年年末的财务报告中坦言,联合国很多项目被迫压缩甚至暂停。 这种状况若持续下去,不仅联合国运行吃紧,其国际信誉也将逐步流失。
![]()
美国长期欠费行为已引发国际社会广泛不满。 77国集团发表联合声明,批评美国长期欠费。 欧盟也在讨论是否将联合国融资与实际出资挂钩,从制度上施加压力。
甚至有讨论提出,联合国总部是否应该搬出纽约。 这种议题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如今却成为国际社会讨论的选项之一。
在联合国预算委员会内,俄罗斯提出了不少改革方案,并在金砖国家内部推动会费协商机制。 金砖国家提出要建立新型信用体系,让出资与话语权、责任与权利更对等。
2025年联合国预算审议会上,会费改革议题成为核心讨论内容。发展中国家承担更多联合国会费的同时,许多发达国家的缴费比重却在下降,这种不平衡现象引发了不少代表的不满。
美国欠费行为不仅影响联合国运作,也在损害美国自身的软实力。 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托马斯-格林菲尔德承认,拖欠联合国数十亿美元确实损害了美国在联合国的影响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