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最近房地产的 “成绩单” 刚出来,那叫一个惨到刷新底线!先给大伙儿报组扎心的数据:前三季度房地产行业营收直接跌了 8% 还多,在所有行业里跌幅排第一,比教培、旅游这些曾经的 “重灾区” 跌得还狠。更炸的是万科,这可是行业里的 “老大哥” 啊,他们家高管年薪从之前的两百万直接砍到四十万,一下没了八成,相当于以前一个月挣的,现在得干半年多。
咱先把这两件事掰开揉碎了说。营收跌 8% 意味着啥?不是某家房企不行了,是整个行业都在 “喝西北风”。就拿龙头保利来说,三季报净利润直接降了 75%,相当于去年赚 100 块,今年就剩 25 块了。而万科高管降薪更不是作秀,要知道前几年郁亮他们年薪都上千万,碧桂园高管甚至拿过 1.92 亿的年薪,现在连零头都不到,这哪是降薪,简直是 “断臂求生”。
为啥会走到这一步?咱得从根上捋。首先是 “房子卖不动,还没人敢买” 的死循环。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 8 个月商品房销售额降了 7.3%,不是大家不想买,是真不敢碰。之前那么多楼盘烂尾,广州有业主花三百万买的房,三年贬了四十万,谁还敢把血汗钱砸进去?上海财经大学调查显示,只有不到三成的人觉得现在适合买房,年轻人宁愿租房也不 “上车”,毕竟 “买后即亏” 的滋味太难受。
更要命的是供需彻底乱了套。三四线城市的房子堆成了山,全国库存里七成在这些地方,去化周期高达 47.6 个月,也就是说就算不盖新楼,卖完现有的也得四年多。南京江宁区一天新增三千套二手房挂牌,全在降价抛售,形成了 “越跌越卖,越卖越跌” 的怪圈。可另一边,大家想要的改善型现房又少得可怜,南京 70 平米以下的老破小占了近三成库存,根本没人要,这不是 “想要的没有,不想要的一堆” 嘛。
房企自己更是泥菩萨过江。今年到期债务高达 5327 亿,三季度光还债就得掏 1600 亿,可融资又被卡死了。上半年债券融资降了 10%,钱全往国企流,民营房企借钱成本高得吓人,新城发展境外债利率 11.88%,借 100 万一年要还 11 万 8,这利息谁扛得住?资金链一断,拿地、盖房都成了空谈,手里没房子卖,营收可不就断崖式下跌嘛。
这事儿带来的连锁反应,咱普通人都能感觉到。首先是行业 “大洗牌”,小房企扛不住倒闭,大房企裁员降薪,建筑工、建材商、装修队跟着倒霉,楼下建材店老板说,以前一天卖几万的瓷砖,现在一个星期都开不了张。然后地方财政也受牵连,房企不拿地,土地出让金就少了,咱们这儿计划修的公园、学校,进度都慢了下来。最直观的是二手房市场,挂牌大半年卖不出去的比比皆是,北京有房东降了 60 万才成交,手里有房的都急得跳脚。
聊到这儿,我得说句实在话:这不是行业 “寒冬”,是之前的泡沫终于破了。以前房地产靠 “高杠杆、高周转” 野蛮生长,房企借债盖房,炒房客囤房涨价,连高管年薪都能过亿,本质上是吃了人口和城市化的红利,跟 “本事” 没多大关系。现在 20-35 岁的购房主力比十年前少了 5600 万,城镇化增速也慢了,再想靠 “造房子” 赚快钱根本不现实。
有人说万科高管降薪是作秀,可就算是作秀,也得有作秀的资本。当年郁亮拿千万年薪时,万科一年卖几千亿房子,现在营收跌得底朝天,高管要是还拿两百万,别说股东不答应,市场都得骂街。这降薪更像是给行业写的 “墓志铭”:靠红利吃饭的时代彻底结束了。
也别觉得房企可怜,他们之前赚的钱够吃好几年。真正该心疼的是那些买了烂尾楼的业主,还有跟着行业倒霉的普通从业者。但换个角度想,这未必是坏事。行业挤掉泡沫,才能回归 “盖好房子、让人住” 的本质,而不是把房子当成炒作的工具。那些靠忽悠卖房、偷工减料的房企被淘汰,对真正想买房住的人反而是好事。
最后说句掏心窝的话:房地产不会彻底凉,毕竟人总得有地方住,但想回到以前 “闭着眼买都涨” 的年代,不可能了。这场行业的 “大手术”,疼是真疼,但只有把烂肉切掉,才能长出新肉。咱们普通人不用瞎操心,就看着这些房企怎么 “渡劫”,毕竟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这事儿还没完,咱们接着瞅着。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