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还债的王健林被限高处理,逃到美国的潘石屹却斥资7600万美元买房。为何在地产大佬纷纷断臂逃生的风口上,潘石屹却能靠一招“神级操作”,成为率先跳出包围圈的人?作为少有的不烂尾、不违约的地产商,为何他的名声却烂得彻底?
今天咱们来聊聊“地产逃兵”潘石屹。
深秋的纽约中央公园,枫叶正红,一张潘石屹与张欣夫妇的合影传遍网络,照片里两人依偎着,笑容轻松惬意。这份轻松的背后,是一场持续10年、金额超过350亿人民币的资产大迁徙。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房地产市场的满目疮痍:王健林为万达的债务四处奔走,一度濒临成为“老赖”;许家印身陷囹圄,恒大帝国彻底退出资本市场;就连早已退休的王石,也不得不受困于老东家万科的债务危机。
同样是地产大佬,结局却截然不同。当同行们在国内焦头烂额时,潘石屹——这个被“玻璃大王”曹德旺评价为“鬼精鬼精”的商人,却早已金蝉脱壳,在美国开启了事业的新篇章。他的商业逻辑和操作手法,揭示了这位地产圈“胜利者”的崛起之路。
潘石屹的成功并非偶然,他曾是海南房地产泡沫的幸存者,这段经历让他对市场周期的理解深入骨髓。时间回到2018年,当其他地产商还在疯狂加杠杆追求规模扩张时,潘石屹在一次采访中亮出了他的两把尺子:租售比和杠杆率。
租售比,通俗地讲就是房子的租金回报率。当时国内很多大城市的租金回报率已经跌破2%,部分城市甚至只有1%点几,而同期的银行贷款基准利率却高达4.9%。这意味着投资者用年化接近5%成本的资金,去购买回报率不足2%的资产,这是一个明显的亏本生意。
潘石屹亲眼见证过自己开发的楼盘租金回报率从21%一路下滑到1%,这种完整的周期经历,让他比那些只见过市场单边上涨的人更懂得敬畏和恐惧。
他亮出的第二把尺子是杠杆率。2018年,国内销售额超过2000亿的房企已有4家,规模在全球范围内都极为罕见。这种规模的背后,是天文数字的债务。当时国内限制房企贷款,许多公司转向境外发行美元债。
恒大2018年10月发行的美元债利率高达13.75%,碧桂园同期利率为8%。这种高昂的资金成本,已经预示了企业未来的命运。潘石屹当时就发出警告:汇率存在巨大风险,房企介入外汇债务,收入却是人民币,两者之间的汇率波动会带来致命的冲击。
事实证明了他的预判。随着后来人民币汇率波动,这些高息美元债成了压垮许多房企的最后一根稻草。一笔10亿美元的债务,仅因汇率变动,5年后就可能凭空增加近1亿美元的偿还成本,折合人民币超过7亿。再加上2022年、2023年行业整体下行,曾经的巨头们纷纷倒下。
潘石屹对政策的敏感度同样惊人。2016年,国家首次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一定位,他立即开始加速出售SOHO中国的项目:2016年,以32.2亿元出售上海SOHO世纪广场;2017年,又以总价85.8亿元出售上海虹口SOHO和凌空SOHO。他如同一位嗅觉灵敏的猎人,总能在暴风雨来临之前,提前找到安全的庇护所。
如此巨额的资金能够成功转移,其背后是一套精心设计的资本运作流程,而关键人物正是他的妻子张欣。这场财富大迁徙的布局始于2005年,那一年,潘石屹将他在SOHO中国持有的全部股份,无偿转让给了已是美国国籍的妻子张欣。这一操作,从法律层面让SOHO中国的大部分资产性质变成了外资。
近些年,SOHO中国在香港上市,并搭建了一套复杂的多层离岸公司架构:公司主体注册在开曼群岛,同时设立了家族离岸信托。经过近10年的铺垫,真正的收网行动从2014年开始,潘石屹夫妇通过“蚂蚁搬家”式的资产出售,将获得的巨额利润在境内完税后,合法地转移至香港的上市公司账上。
随后,最关键的一步是上市公司宣布派发特别股息,这个动作将公司账上的现金以分红的形式分配给股东,持有超过60%股份的张欣自然拿到了绝大部分资金。这笔钱一进入她的个人账户,便迅速被转移到早已设立好的海外家族信托之中,整个流程在法律框架内进行,几乎无懈可击。
这场悄无声息的财富大迁徙,直到2014年潘石屹夫妇向哈佛和耶鲁大学捐款,才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争议。当年他们分别向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捐赠了1500万美元,面对公众的质疑,张欣解释此举是为了资助在世界一流大学就读的中国贫困学生。但不久后,公众发现,他们的两个儿子先后入读了耶鲁大学和哈佛大学。曹德旺曾对此评价:“存在的都是有道理的。”这句话意味深长。
社会对潘石屹的评价呈现出鲜明的两极分化:支持者认为他的项目没有烂尾,没有拖欠供应商款项,更没有发生债务违约,在商业道德上远胜于其他“土豪”;反对者则指责他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在国内疫情最需要援助时,他仅在微博发文声援,却为美国名校掷数亿美元。
从纯粹的商业角度考量,潘石屹无疑是成功的。他在市场周期的最高点精准套现,保全了家族的财富,在这场地产行业的大洗牌中成为了极少数的赢家。但这份商业上的成功,确实也引发了关于企业家社会责任和价值观的深刻讨论。
如今,潘石屹夫妇在美国纽约的黄金地段购入地块,计划开发豪华公寓,重操地产旧业。他们从中国的“包租公”转型为美国的开发商,尽管有报道称他们在美国的电影投资和共享办公项目遭遇亏损,但在房地产这个核心领域,他们似乎决心继续前行。
潘石屹的成功,既是他个人的胜利,也标志着一个地产狂飙时代的彻底落幕。时代的尘埃落在许家印和王健林等人头上,是一座山,而潘石屹却为自己准备好了降落伞。市场的轮回从不为任何人停留,而他在每一个关键的转折点,都做出了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