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免疫治疗的“甜蜜负担”
近年来,以“K药”(帕博利珠单抗,Pembrolizumab)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无疑是癌症治疗领域的“明星药物” 。它们通过解除T细胞的刹车,让免疫系统重新焕发活力,去清除癌细胞,为许多癌症患者带来了生存的曙光 。
但凡药三分毒。当我们的“免疫卫士”被激活时,有时也会“敌我不分”,反过来攻击自身器官,引发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s) 。
为什么免疫治疗的救命药,反而会让身体激素“暴走”?让我们从一个年轻女孩的真实案例说起。
28岁小雨的“变身”与困局
故事的主人公,我们叫她小雨(化名)。
她才28岁,原本健康活泼,却被诊断出晚期黑色素瘤 。为了与病魔抗争,她接受了“K药”(帕博利珠单抗)的二线治疗 。
治疗初期,小雨的情况还算稳定,但打完第二针“K药”没多久,她的身体开始悄悄“变身” :
脸变圆了、身体胖了:出现了典型的“满月脸”和体重增加 。
皮肤变差了:出现了恼人的痤疮 。
浑身无力:感到肢体近端肌肉无力,上楼梯都费劲 。
生理期紊乱:出现了继发性闭经 。
这些症状,临床上称之为**“库欣样表型”** ,是身体长期暴露在高水平皮质醇下的表现 。
最初,医生们认为这可能跟她之前因为脑部病灶做放疗时,接受过长达60天的大剂量地塞米松(一种人工合成的皮质醇)治疗有关 。毕竟,激素用多了,身体出现这些变化很正常。
然而,地塞米松停药已经10天了,症状却没有缓解。医生们决定深入调查 。
侦查与确诊:ACTH为何“失控”?
正常的内分泌系统有一个精密的“司令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它像一个“闹钟”,指挥肾上腺分泌皮质醇。
小雨的检查结果,让医生们大吃一惊:
皮质醇超标:早上8点的皮质醇水平略高 (23.7 mcg/dL) 。随后进行的1mg地塞米松抑制试验(用来检查身体皮质醇是否能被抑制)结果显示,皮质醇水平并未被有效抑制 (18.1 mcg/dL),这确诊了她有内源性皮质醇过多症 。
通过高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皮质醇水平降低超过75%)和垂体核磁共振排除了垂体肿瘤的可能 ,最终,病因锁定在了免疫治疗本身。
周期性“过山车”:与K药神同步的激素波动
最关键的发现来了:小雨的皮质醇和ACTH水平,居然是周期性波动的,像坐过山车一样 。
这明确将她的内分泌异常与药物的血药浓度波动关联起来!
这种随着药物周期变化的皮质醇过多,就是极罕见的周期性库欣综合征。她的激素水平不仅像过山车,垂体分泌的其他激素,如生长激素(GH)和催乳素(Prolactin)也出现了异常增高 。
️ 医生的警示:罕见但致命的内分泌“反扑”
小雨的案例,是全球第二例被正式报道的由帕博利珠单抗(K药)诱发的ACTH依赖性皮质醇过多症 。它揭示了免疫治疗一个极其罕见的并发症,同时也给临床医生敲响了警钟 。
1. 免疫治疗为何会诱发“库欣”?
传统的观点认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引起的垂体炎(Hypophysitis),通常是一个破坏性的过程,会损伤垂体细胞,导致激素分泌不足(比如ACTH分泌不足,引起肾上腺功能不全) 。
但在小雨的案例中,它表现为功能亢进,即ACTH分泌过多!
一种合理的推测是:免疫治疗激活的免疫细胞,可能对垂体中的促皮质醇细胞(Corticotroph cells)产生了一种**“激活性”的自身免疫攻击** 。这就像免疫系统不是去“破坏”垂体,而是去**“鞭策”**它,让它过度工作,从而分泌出过多ACTH,最终导致皮质醇周期性升高 。
这种“先亢进后衰竭”的模式,虽然罕见,但此前在其他免疫治疗药物诱发的垂体炎中也有过相似的报道 。
2. 周期性库欣:诊断的“陷阱”
因此,对于正在接受免疫治疗的患者,如果出现库欣样症状,医生必须高度警惕,并且要反复、动态地监测激素水平,尤其是在注射药物后的时间点,才能捕捉到这种“周期性”的真相。
沉重的教训与给患者的提醒
不幸的是,由于小雨的病情处于晚期,且免疫治疗不可随意中断 ,在确诊后不久,她就因为感染并发症导致病情恶化,最终中断了临床随访 。
这带给我们一个沉重的教训:**皮质醇过多症带来的并发症,尤其是感染,是致命的!**持续的高皮质醇状态会严重抑制免疫功能,使患者在与癌症斗争的同时,更容易被各种感染击垮 。
给所有免疫治疗患者和家属的实用建议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仍是抗癌利器,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但必须提高警惕 。
如果您或您的家人正在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如K药、O药等),请务必注意以下内分泌异常的早期信号:
体重和体型变化:躯干肥胖加重,但四肢相对纤细;脸部变圆(满月脸)。
肌肉力量:出现明显的近端肌肉无力(比如从椅子上站起来困难,抬高手臂困难)。
皮肤和情绪:皮肤变薄、易出现瘀斑,痤疮或情绪波动异常。
电解质紊乱:比如低钾血症(虽然原文未细述,但皮质醇过多可能影响电解质)。
早期识别这种罕见但严重的周期性皮质醇过多症,是改善患者预后、降低并发症风险的关键 。
我们希望这个案例能让更多的医生和患者警惕免疫治疗的“两面性”,让每一位抗癌斗士都能在有效的治疗中,避开这些隐形的“激素炸弹”。
参考资料:Pardini LB, Toledo ISB, Amaral AR, Costa VD, Rosário PWSD. Cyclic Cushing's syndrome in ACTH-dependent hypercortisolism induced by the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 pembrolizumab. Arch Endocrinol Metab. 2025 Oct 30;69(6):e240435. doi: 10.20945/2359-4292-2024-0435. PMID: 41165449; PMCID: PMC12574795.
免责声明:本文是根据医学病例报告撰写的科普文章,旨在传播医学知识,不能代替专业医疗诊断和治疗。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