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是卖给穷人还是富人的?为什么名牌包包会在地铁站里打广告,而乘坐地铁的人绝大多数都很难消费奢侈品,给他们看又不会买,这广告是不是在浪费呢?
其实,奢侈品的广告不只是给富人看的,更是给穷人看的。因为穷人买不起,反而是奢侈品广告最看重的作用——只有穷人买不起,富人买了之后才有更强烈的愉悦感,会让他们觉得高人一等,这就是奢侈品强化社会阶级差别的作用。
普通人的注意力是一种资源,资本要争夺的不仅仅是穷人的购买力,更是要盘剥穷人。怎么盘剥呢?你买不起爱马仕,但是你咬咬牙可以分期付款买一个Coach;后来你就可以不眨眼买一支79元的眉笔、300元的口红,这样资本就达到收割普通人的目的了。甚至这些普通人还会对这些轻奢品的“亲民价”感恩戴德,好像这样就能让他们和那些真正的富人一样共享高级阶层了。到了这里,资本就完成了对所有阶层的盘剥。
不论你是穷人还是富人,可能你会觉得不买奢侈品,是不是就逃离了这种剥削呢?其实,奢侈品只是资本盘剥人类的手段之一。当你看喜欢的女主播时,狂刷礼物的50级大哥被展示在屏幕的榜单上,女主播句句不离榜一大哥,让你感到了阶层的落差。于是,你为了跨越阶层,也咬咬牙充值了50块。
美国社会学家凡勃伦在《有闲阶级论》中提出“炫耀性消费”的概念,他指出,富人通过消费奢侈品来显示其财富和社会地位,这种消费的本质是浪费和炫耀,只为获得他人的认可和羡慕。
穷人作为观众,是这种炫耀性消费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没有人注意到或羡慕富人的消费,那么奢侈品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奢侈品广告针对穷人是为了扩大这种观众效应,使富人的购买行为更具有意义。
这种炫耀是通过商品的符号价值来达到目的的,或者说商品的符号价值就是这种炫耀的效果。鲍德里亚指出,消费社会通过这种符号交换维持着社会秩序:穷人渴望奢侈品,但实际上很难获得,这就产生了某种服从或认同的心理;而富人则通过消费这些符号来把自己同穷人区别开来。
这种盘剥的模式是一种精心设计的意识形态工具,用于再生产阶级差异。一些昂贵的商品,穷人虽然买不起,但通过旁观,他们内化了这种符号价值,从而承认了富人的特权地位。而为了打破这种阶级落差,也就逼迫自己拼命工作,去消费符号价值,以获得更多的阶级认同。
马克思批判这种消费主义作为一种鸦片,麻痹了穷人的阶级意识,使他们沉迷于物质追求,而非社会改革。而抵抗这种符号操纵可能是我们一辈子的事。但每当你的一次消费是从真实的需求出发,而不是服从被操纵的欲望,你就是在为自己争取更多的自由、更多的真实性。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