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太感谢了!多亏你们用专业法律法规解读和法院判例理清了职工补偿争议,还为调解提供依据,不然纠纷早影响企业运转了。”2025年10月的一天,宣城东海汽车转向部件有限公司负责人特意来到宣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司法所,向来坐诊值班的安徽远传律师事务所蔡东梁律师表达谢意。“我们悬了半个多月的心终于落地了!”他紧紧握着律师的手,言语里满是感激与认可。这温暖的一幕,正是宣城市宣州区“律服千企”公益法律服务活动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化解经营风险、护航实体经济的生动缩影。
这个被园区企业称作“法治诊疗室”的服务窗口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每周三上午,这里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里最“热闹”的角落之一,安徽远传律师事务所的驻点律师们总会准时在这里开启一天的“坐诊”。律师一边倾听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及职工的诉求,一边认真记录,时不时还会拿出相关法律条文仔细讲解。
这样的服务模式,并非个例。在“律服千企”框架下,各律所结合园区产业特点创新服务方式。宣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推行“坐诊式”服务,固定驻点接待,同步搭建“企业家交流群”,公布律师联络员邮箱,实现“线下接待+线上响应”无缝衔接。而在宣州智能卫浴产业园,“巡诊”模式同样受企业欢迎,律师们主动走进车间、办公室,实地了解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法律难题,为企纾困解难。
时间追溯至2024年5月30日,这场惠及园区企业的法治助企行动正式拉开序幕。宣州区司法局印发实施方案,围绕企业合同管理、知识产权保护、劳动纠纷调解等关键需求,首创“律所-园区”一对一结对机制,筛选4家优秀律所组建专业团队进驻园区,实现区域重点产业园区法律服务全覆盖。
在高新区司法所所长宫能武看来,“律服千企”活动的意义远超想象。“园区很多企业虽有法务,但总部远在外地,对本地政策执行细则‘摸不准脉’,驻点律师能精准‘对症下药’。而且,企业法律顾问精力有限,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和驻点律师‘强强联手’,就能为企业筑起更坚固的‘风险防火墙’。”他算了笔账,活动开展以来,到司法所申请调解的矛盾纠纷件数明显下降,节省了大量行政成本,司法所也得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服务企业发展中去。
“律所不仅要追求业务发展,更要承担社会责任。”安徽远传律师事务所主任华洪涛介绍,律所将“律服千企”与“老带新”人才培养机制结合,安排青年律师参与驻点服务,由资深律师全程指导,既提升了青年律师的服务企业能力,也保障了服务质量。
宣州区司法局律师管理科副科长潘玲玲介绍,如今,“律服千企”早已不是简单的服务项目,而是宣州企业口中“靠谱又暖心”的法治品牌。为了让服务更对味,我们整合律师“智囊团”,拉起专业法律服务队伍,针对制造业、服务业、小微企业等不同“需求画像”定制服务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宣州区司法局还搭建了“需求收集—任务分配—服务落地—效果评估”的闭环路径。“企业提需求、我们就派单,律师去服务、我们就跟进,问题解决了、我们再回访。”她指着最新的服务数据说,4家律所累计驻点值班172次,足迹遍布103家企业,梳理出142个法律风险点,提出124条金点子,协助调处企业与员工间纠纷138起,接待法律咨询400余人,举办法治讲座16场次。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个难题的化解,是一次次信任的累积,更是宣州法治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的生动注脚。
“接下来,我们要把‘律服千企’这块金字招牌擦得更亮。不仅要让服务覆盖到更多角落,还要在‘精准’上再下功夫——针对新兴产业实行‘定制化服务’,针对共性问题推出‘套餐式普法’,就是要走出一条‘法律服务跟着企业走、法治保障围着发展转’的新路径,把‘律服千企’打造成全市乃至全省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宣州样板’!”宣州区司法局副局长凃开菊谈起未来,满是干劲地说道。(梁荟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