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曾谈过1946年时,隶属于所谓“第一绥靖区”的整编第49师兵力数,因解读思路有些问题故而修正后重新来探讨下。
首先,这个整编第49师就是原先的第49军。
这个军原为东北军的番号,不过在抗日战争中逐渐中央军化,实际成为了中央军的旁系部队,下辖有第26师、第79师和第105师。
其在抗战胜利后,接装了大批日式山野炮、掷弹筒,并加强了第25军换下来的部分国械,故而整体的武器配置还是不错的。
![]()
就其编制形式来看,极有可能是按照三十四年乙种军编制进行调配的,这种编制当时仅次于甲种美械军。
到1946年,国民党军进行整编师改革,第49军便改成了整编第49师。
所谓整编师的改革,表面上似乎都是原先的军改为师,师改为整编旅,原先三个步兵团改为两个团,但实际上整编师与整编师之间的情况却大为不同。
像整编第49师这种,实际上军部和直属队不变,直接改为整编师师部和师直属队;师部和师直属队也不变,直接改为整编旅旅部和旅直属队,只是增加少量副职。
而步兵团虽然由三团改为二团,但实际上当时的乙种步兵师人员编制众多,满员达到了12400余人,这是普遍空额的国民党军诸师其实根本达不到的。
所以在这种满员12400余人编制步兵师基础上的改整编旅,即便只有二团制,其编制兵力亦达9000多人。
![]()
就整编第49师所属整编旅的情况而言,其编制兵力数为9304人。
有意思的是什么呢?
在1946年初,第49军下辖三个师的兵力,都没有任何一个师的实有兵力超过了9000人。
所以就实际情况来说,国民党军当时对中央军的整编,实质是压缩空额,充实编制之举,甚至于新的整编师编制比当时国民党各军的实有人数还要多。
以1946年2月,第49军的所属兵力而言。
军部和军直属队有2968人、第26师8838人、第79师8623人、第105师8421人,总计28850人。
三个月后整编时,第49军的总兵力略有变化,但变化幅度不大,总计为28521人
而按照整编第49师编制,师部及师直属队当有2944人、三个整编旅各有9304人,理论编制人数为30856人(另有一数为30934人,应为增设少量单位或人员之故,但对总的数量级影响不大)。
很显然,如果按照三旅六团的新编制调整,整编第49师反倒还要增添兵力才可,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整编实则反倒是在现有实力基础上的加强之意。
![]()
但是在实际整编过程中,还不能简单地增加兵力,直到满编。
因为国民党军的一贯问题是,除了普遍的缺额问题外,各部还有些老弱官兵存在。
整编师不仅仅是编制上的改变,同时也要“裁弱留强”,即对兵员素质进行强化。
所以按照国民党军的节奏,它要在先裁汰一部分老弱兵员后,再补充新的青壮官兵,直至满编。
所以到1946年5月第49军整编时,反倒裁减了222名军官和680名士兵,使得刚整编的第49师实际兵力为27619人。
理论上来说,此后该师再补充3000余人就可实现满编,实际上也应该有这一过程。
但是老蒋等不及了,因为他自认为国民党军已经具备了绝对优势,所以不用等所有整编师实现满编照样能用。
以整编第49师的实际情况来说,表面上是裁减了3个团的编制,可人数就少了900来名老弱官兵,并不会对其实际战力造成太大影响。
![]()
反而因为压缩了6个步兵团的编制,使得其单位实力得到了极大的充实。
仅以整编第49师实有的27600余人,就超过了当时苏中我军主力15个团25000余人;在武器装备上,仅该师的山野炮就有48门,而华中军区炮兵团就4门山炮,甚至型号还不一样。
而“第一绥靖区”用于进攻苏中的还有整编第21师、整编第25师、整编第65师、第99军/整编第69师、整编第83师,另有若干直属部队和交警总队。
但就是在这样的实力对比下,苏中我军打出了著名的“七战七捷”,其中对整编第49师的打击最大,仅该师在苏中就折损大半,这也算是后话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