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韩国举行的中美峰会后,特朗普第一时间走上媒体,说美国和中国“几乎在所有议题上达成共识”。他说,美方将因芬太尼危机而加征的关税,从20%降到10%,马上生效。这意味着,美国对中国商品的整体关税,从57%降到了47%他还感谢中国将重新大量采购美国大豆。最后,还宣布明年4月要访问中国。听起来像是特朗普的一次大胜利。但问题是,真相真有他吹的这么好听吗?
![]()
中国商务部的通报,就冷静多了。商务部发言人只简短公布了四点共识:
第一,美方取消对中国商品加征的10%“芬太尼关税”,中方同步调整反制措施;
第二,美方暂停对中国公司实施所谓“50%穿透制裁”,中国也暂停稀土出口管制一年;
第三,美方暂停对中国船只加收港口费用,中方也同步暂停反制;
第四,双方还在芬太尼禁毒、农产品贸易、以及TikTok等问题上达成共识。
听完你就知道,这不是美国的“胜利”,而是一场中美同步降温的交易。
![]()
其实,想看懂这份协议,得先回头看看这场贸易战,是怎么一步步打起来的。
特朗普在今年1月上任后,2月1日就掀起了第一波关税战。他以“打击芬太尼走私”为由,对所有来自中国的商品加征10%的关税。中国很快反击,对美国的煤炭、天然气、原油等商品加征10%到15%的关税。
3月,特朗普升级第二波攻势,把10%的关税提高到20%。中国也再反制,对美国的大豆、小麦、棉花、猪肉等商品加征10%到15%的关税。这时,美国对中国的大豆出口彻底停滞。
4月,特朗普再出第三招,对全球再加所谓“对等关税”,对中国商品再加34%。
中美关税大战正式进入对等报复阶段。两国的加税比例一路飙升,最高各自达到125%,贸易战打到了顶点。
5月,两国代表在瑞士重启谈判。5月12日,第一阶段协议达成:双方同意把关税从125%降到10%。这一刻,中美其实已经从极限对抗,退回到了4月之前的状态。换句话说,双方同步退,各自保留一点对等关税。
但问题在于,美国没消停。9月,美国又宣布新的制裁规则,要“穿透”制裁中国企业的子公司。中国反手打出“稀土管制”这张王牌。到了10月,美国终于坐不住了,被逼回到谈判桌。这才有了这次的中美峰会成果。
从结果看,美方现在对中国商品只保留20%的额外关税;中国对美商品的关税,除能源外,也减到10%。这几乎就是中美贸易战打到现在的“休战线”。而特朗普吹的“从57%降到47%”,其实是偷换概念。他把上届政府留下的27%旧关税也算进去了,再减去自己这届的成果,显得像是“伟大成就”。可事实上,中美只是恢复到战前状态而已。
![]()
《纽约时报》就直接拆穿了这点。评论说:特朗普忙活了大半年,只是“解决了自己制造的危机”。他以为中国会扛不住,以为只要加税,中国就会妥协。可现实完全相反。
中国对美反制坚决,而且用上了“稀土”这张王牌。中国掌握着全球约90%的稀土产量,是全球六种重稀土的唯一供应国。而美国的军工体系,离不开稀土。仅一艘核潜艇,就要用掉4吨稀土。当中国宣布可能限制稀土出口时,整个美国的军工供应链,都跟着紧张起来。稀土的威慑力,几乎等同于“战略武器”。
有国际关系专家说,中国这次“不战而屈人之兵”,完全照着孙子兵法来的。
不靠一枚导弹,不靠一声炮响,中国用贸易和资源的现实力量,逼着美国低头。
美国现在还想找替代来源,可加拿大矿企高管就说,“要摆脱中国的稀土控制,得搞个曼哈顿计划那样的大工程,至少五到七年才能见效。”问题是,美国根本等不了那么久。
这就是现在的现实,特朗普吹嘘“赢了”,但实际上是被迫收场。中国没让步,也没花钱签什么屈辱协议,反而保留了最核心的资源杠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