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焦点访谈》
齐鲁网·闪电新闻11月3日讯 11月2日央视《焦点访谈》栏目播发《供暖的“精度” 民生的“温度”》,11月3日央视《朝闻天下》栏目播发《供暖的“精度” 民生的“温度” 山东德州 启用清洁热源替代项目 解决成本巨大难题》,均对德州市平原县提前供暖的暖心举措进行了报道。
近期,我国北方部分地区持续降温,多地提前达到了入冬标准。10月中下旬,华北多个城市已经陆续宣布入冬。几乎在同一时段,从西北的甘肃省白银市、华北的山西省晋城市,到东北的黑龙江省漠河市等,北方多个城市相继打破常规“供暖时间表”,宣布提前供暖。寒冬将至,温暖先行,这些地方如何精准响应百姓需求,又通过哪些举措有条不紊应对冬季供暖的考验?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些城市,探寻提前供暖背后的民生温度。
德州平原县的夜里现在已经寒风瑟瑟,但居民张女士家里却很是温暖。十月以来,平原县被连绵阴雨笼罩,降水量较常年激增695%,平均气温也比往年低了1.3℃,湿冷加低温让很多居民非常不适应,都盼着暖气能早点来。综合考虑这些情况,当地于11月1日开始提前供暖,这比规定的供暖时间11月10日足足早了十天。
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居民张筱雨说:“我感到非常意外和惊喜。暖气对我们这种有孩子、有老人的家庭来说,很重要。”
这份“提前到来的温暖”,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决定,它背后是政府细致、综合地考量。在提前供暖政策出台之前,要倾听百姓呼声,然后做科学严谨的论证,更重要的是要做好各项筹备工作。先要盯准温度变化,规划供暖时间;再精准计算能耗与成本,找到百姓需求和企业负担的平衡点;还要把城市里盘根错节的供热管线查个遍,确保整个供暖季,暖气能一直稳稳地送进居民家。这些琐碎细致的工作,方方面面都要落实到位。
从当地开始降温后,城管、气象、供热公司等部门每周都会在一起开供暖协调调度会。会上,气象部门提供精准天气数据,为供暖时间调整做参考;供热公司则抓紧排查设备、调试管线;城管部门则帮助供暖企业解决筹备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多方联动会商,让提前供暖能高效顺利实现。
今年当地的供暖也有新变化,供暖工程进行了提升改造。平原县地热资源丰富,为降低能耗、实现高质量发展,今年当地首次启用了清洁热源替代项目,从地下抽取58至60摄氏度的热水,借助它的热量来供暖。
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委副书记、县长齐强表示:“往年我们主要靠燃煤供暖。如果想提前供暖,无论是成本和能耗,我们压力都非常大。但是今年,我们启动了地热清洁能源替代工程,在成本方面,相比传统的燃煤供暖能节省成本,这让提前供暖有了更大的底气。既温暖了百姓家,也没给财政造成更大的压力,是可持续的。”
新技术的运用,解决了成本巨大的难题,为提前供暖提供了支撑。不过“万事开头难”,要让新项目、新技术真正落地,发挥出覆盖202万平方米、服务全县超一半家庭的供暖作用,还有不少准备工作要做。
地热能源站是整个清洁热源项目的枢纽。地热水从地下1500米抽上来,要先在这个地热能源站提取热量,再用这些热量加热自来水,然后把加热好的水通过管道送到居民家,实现供暖。工作人员现在正在监测的,正是往百姓家送水的出水口温度——这个温度高低,直接决定了居民家里暖不暖。
供热系统本身是个庞杂网络,今年又首次启用新技术,工作人员需要盯着沿线各个监测点的数据,反复调试,才能找到最适配的温度。而提前供暖,也能够为调试设备、解决各种问题留出时间,为真正的严冬到来做好准备。
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委副书记、县长齐强表示:“决定提前供暖,给新设备一个热身和调试机会,确保在寒冬到来之时,整个系统能够万无一失。说到底,供暖这件事,它体现的是我们执政的价值导向,是我们城市精细化管理的一个重要抓手。”
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居民说:“这不仅是一种温暖,更是一种‘稳得住’的幸福。”
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居民说:“家是个温暖的地方,提前供暖让我们感受到被惦记、被关怀的幸福。”
节目当中我们看到,各地用“提前一步”的行动、“精细一分”的管理,把温暖送到了百姓的心坎上。
央视《朝闻天下》
闪电新闻记者 张煜晴 周树茂 刘佳 平原融媒 赵书腾 马骏 报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