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古代中原王朝明明国力碾压,为何经常被北方游牧民族追着打?

0
分享至

你可能打小就有个疑问:古代中原汉族不管是人口、粮食,还是文化、技术,明明都甩北方游牧民族几条街,可为啥历史上总出现“被追着打”的局面?汉武帝时期能把匈奴打得望风而逃,三国乱世里诸侯都能压着游牧民族打,可晋朝之后就来了五胡乱华,南方士族被迫衣冠南渡;李世民又硬生生把局面扳了回来,可到了宋朝,燕云十六州几百年收不回来,最后还被蒙古灭了国;直到明朝才真正实现北伐成功,可后来又被后金入关取代。

一边是人口动辄几千万、耕地连片、冶铁纺织技术领先的中原王朝,一边是人口只有几十万、逐水草而居、连固定城池都没有的游牧部落,为啥后者总能在战场上占尽便宜,甚至好几次直接推翻中原王朝的统治?这背后藏着的,可不是简单的“打得过”或“打不过”,而是跨越千年的生存博弈、制度差异和历史魔咒,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



1、中原的“富”与游牧的“狠”:生存压力逼出来的战斗力

首先得明白一个核心问题:中原王朝和游牧民族的“打架动机”完全不一样。中原这边是“守家”,游牧那边是“要命”,这心态一不一样,打起来的狠劲就差远了。

中原王朝以农耕为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一亩地种好了能收几百斤粮食,还能养蚕缫丝、烧窑冶铁,日子过得相对安稳。只要不遇到大灾大难,粮食够吃、衣服够穿,谁也不想提着脑袋打仗。可北方游牧民族就不一样了,他们靠放羊放牛过日子,草原上的气候说变就变,一场大雪灾、大旱灾下来,牲畜冻死饿死一大半,没了肉吃、没了皮毛穿,整个部落都得面临灭顶之灾。

史书记载,匈奴最鼎盛的时候,人口也不过两三百万,还不如汉朝一个大郡的人口多。可就是这么个“小部落”,却能屡次南下劫掠,因为他们没得选——要么饿死,要么抢中原的粮食、丝绸、铁器活下去。就像公元前200年,冒顿单于率领四十万骑兵包围刘邦的白登之围,背后就是前一年草原遭遇特大雪灾,牲畜死亡过半,部落生存都成了问题,只能孤注一掷南下。

而且游牧民族的“财富”是移动的,牛羊走到哪,家就搬到哪,根本不怕中原王朝来报复“烧家”。可中原王朝的财富是固定的,城池、耕地、粮仓都搬不走,一旦游牧民族打过来,只能被动防守,要是防守不住,就是家破人亡、财富被抢。这种“进攻方无后顾之忧,防守方投鼠忌器”的局面,从一开始就给中原王朝挖了个坑。

更关键的是,游牧民族的“抢劫”还能形成“正循环”。第一次抢成功了,得到了粮食和铁器,部落实力变强,下次就能组织更大规模的劫掠;要是抢输了,大不了退回草原深处,中原王朝想追都追不上。可中原王朝不一样,打一次仗要耗费海量的粮食和钱财,就算打赢了,也很难在草原上建立长期统治,最后往往是“打赢了也不划算,打输了更惨”。

就说五胡乱华那会,西晋刚刚经历八王之乱,国力空虚,而北方草原连续几年遭遇干旱,匈奴、鲜卑、羯、氐、羌五个部落实在活不下去了,只能集体南下。他们没有固定的作战目标,走到哪抢到哪,中原的城池一个个被攻破,西晋的军队虽然人数不少,但面对这些“不要命”的游牧骑兵,根本招架不住。最后西晋灭亡,司马氏只能带着中原士族往南方跑,也就是历史上的“衣冠南渡”,这背后其实是生存压力下的必然结果——你以为他们是来打仗的,其实他们是来活命的。



2、农民兵vs骑兵:天生的军事制度差距

除了打架的动机不一样,双方的“战斗力基础”也差得太远了,简单说就是:中原王朝的士兵是“兼职”的,游牧民族的士兵是“全职”的。

中原王朝的兵源大多来自农民,平时在家种地,农闲的时候搞点简单的军事训练,等到打仗了,朝廷下旨征召,才放下锄头拿起武器上战场。这种“兵农合一”的制度,好处是成本低,不用常年养着大量军队,不耽误农业生产,可坏处也很明显:士兵缺乏长期系统的军事训练,战斗力参差不齐。你想啊,一个农民平时练的是怎么耕地、怎么种庄稼,就算农闲练几天射箭,也不可能比得上天天在马背上过日子的游牧民族。

而且中原王朝的军队以步兵为主,骑兵很少。为啥?因为养马太贵了!一匹战马每天要吃好几斤草料,相当于好几个人的口粮,而且得有专门的牧场才能养得好。中原地区大多是耕地,适合养马的地方很少,只有北方的燕云十六州、河西走廊这些地方,可这些地方偏偏经常被游牧民族占领或威胁。宋朝就是个典型例子,自从失去了燕云十六州和河西走廊,朝廷连像样的马场都没有,骑兵数量少得可怜,面对辽国、金国的骑兵,只能靠步兵结成方阵防守,机动性完全跟不上,人家打不过就跑,你想追都追不上,只能被动挨打。

可游牧民族就不一样了,他们的生活就是军事训练。从小在马背上长大,三岁就能骑羊,五岁就能骑马射箭,平时打猎就是练战术,迁徙就是练行军。他们的骑兵每人至少两匹马,一匹骑、一匹驮物资,换乘着走,机动性极强,一天能跑几百里地。打仗的时候,他们不用带太多粮草,打到哪吃到哪,抢中原的粮食就行,而中原军队北伐,要带着大量粮草,后勤补给线一拉就是几千里,稍微被切断,军队就会陷入绝境。

汉武帝时期为啥能把匈奴打得不敢抬头?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汉武帝不惜血本养马,还改革了军事制度。他专门在西北设立了三十多个马场,养了几十万匹战马,又选拔了卫青、霍去病这样的名将,组建了大规模的骑兵部队,模仿匈奴的战术,深入草原作战。霍去病第一次出征,就率领八百骑兵,长途奔袭几百里,直捣匈奴腹地,杀了匈奴单于的祖父,俘虏了单于的叔父,靠的就是骑兵的机动性。可就算是汉武帝,打了几十年仗,也把汉朝的国力耗空了,到了晚年,只能下“轮台罪己诏”,停止北伐,因为再打下去,国家就撑不住了。

还有唐朝初期,李世民之所以能击败东突厥、薛延陀,也是因为继承了隋朝的马场,又吸收了大量游牧民族的骑兵加入唐军。唐朝的“府兵制”虽然也是兵农合一,但府兵大多来自关陇地区,那里靠近草原,民风彪悍,而且府兵要自备马匹和武器,平时训练也更注重骑射,战斗力比宋朝的厢军强多了。李靖灭东突厥的时候,率领三千骑兵,趁着夜色突袭突厥可汗的牙帐,打得突厥人措手不及,最后颉利可汗被活捉,这就是骑兵战术的威力。



3、千里征战的“粮草陷阱”:地理与后勤的致命短板

如果说军事制度是“硬实力”差距,那地理和后勤就是中原王朝北伐的“死穴”。北方草原那地方,一眼望不到边,全是戈壁和草原,没有城池,没有道路,你想找游牧民族的主力都难,更别说打仗了。

中原王朝北伐,最大的难题不是敌人有多强,而是粮草怎么运。古代没有汽车、火车,运输全靠人力和马车,从内地把粮食运到草原前线,损耗大得惊人。有史料记载,汉武帝时期,从长安运一石粮食到西北前线,路上就要消耗几十石粮食,大部分都被运输的士兵和民夫吃了,真正能送到前线的没多少。而且草原上气候恶劣,冬天冷得能冻死人,夏天又酷热难耐,士兵很容易生病,非战斗减员特别多。

诸葛亮北伐就是个典型例子,他六出祁山,每次都是因为粮草不济而被迫撤退。第一次北伐,本来已经占领了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可马谡失守街亭,粮草运输线被切断,诸葛亮只能无奈退兵;后来他发明了“木牛流马”,想解决粮草运输问题,可效果有限,最后还是没能成功北伐。诸葛亮那么聪明,都解决不了后勤问题,可见这有多难。

而游牧民族南下就不一样了,他们根本不用考虑后勤。草原和中原的边界线那么长,他们可以随便找个薄弱环节突破,一旦进入中原,到处都是粮仓和城池,抢了就走,根本不用带太多物资。而且他们熟悉草原和中原边境的地形,打不过就退回草原,中原军队想追,一是找不到路,二是粮草跟不上,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跑掉。

还有一个地理因素很关键:长城虽然是中原王朝的防御屏障,但也限制了自己的机动性。长城很长,需要大量兵力驻守,一旦某个关口被突破,游牧骑兵就能长驱直入,骚扰内地。明朝后期,后金就是多次从喜峰口、古北口等地突破长城,入关劫掠,每次都抢大量人口和物资,明朝军队只能在后面追赶,却始终抓不到后金的主力,因为人家抢够了就退回关外,你想追出关外,粮草又跟不上。

宋朝更是惨,燕云十六州是北方的天然屏障,有高山和河流作为阻挡,可宋朝从建立之初就没收回这块地方,导致北方边境无险可守。辽国的骑兵可以直接从平原上南下,直逼开封,宋朝只能靠步兵在平原上和骑兵硬碰硬,胜算自然大打折扣。后来金国灭辽之后,更是直接渡过黄河,攻破开封,掳走了宋徽宗和宋钦宗,也就是“靖康之耻”,这和宋朝失去地理屏障有很大关系。



4、阴谋与联盟:政治博弈中的生死较量

打仗不光是战场上的比拼,更是政治上的博弈。游牧民族虽然文化落后,但在政治策略上,一点都不傻,他们特别会利用中原王朝的内部矛盾,分化瓦解,趁虚而入。

游牧民族常用的手段有两个:一是“联盟”,二是“分化”。他们会和中原王朝的边疆势力、或者内部的反对势力结盟,一起对付中原王朝。比如安禄山之乱,安禄山本身就是胡人,他利用自己范阳节度使的身份,勾结契丹、奚等游牧民族,发动叛乱,一下子就占领了洛阳、长安,唐朝的盛世从此一蹶不振。安禄山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因为他利用了唐朝内部的腐败和民族矛盾,又得到了游牧民族的支持,内外夹击,让唐朝防不胜防。

还有宋朝联金灭辽的故事,本来宋朝想和金国联手,收回燕云十六州,可没想到,金国灭辽之后,转身就攻打宋朝,最后导致北宋灭亡。这就是典型的“引狼入室”,宋朝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却没意识到游牧民族的野心,最后被人家摆了一道。

游牧民族还特别会“趁虚而入”,当中原王朝内部出现政治动荡、农民起义的时候,他们就会大举南下。比如西晋的八王之乱,诸侯王互相攻打,国力消耗殆尽,匈奴人刘渊趁机起兵,建立汉国,最后攻破洛阳,灭亡西晋。明朝后期,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破北京,崇祯皇帝上吊自杀,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清朝就是趁着明朝内乱,才顺利入主中原的。

反过来,当中原王朝政治清明、内部团结的时候,游牧民族就很难占到便宜。比如唐太宗时期,政治开明,君臣同心,国力强盛,周边的游牧民族都纷纷臣服,尊称李世民为“天可汗”。就算有不服的,比如东突厥,也被唐朝轻易灭掉了。这说明,中原王朝的最大敌人,有时候不是游牧民族,而是自己内部的腐败和动荡。

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游牧民族一旦建立起自己的王朝,进入中原之后,往往会慢慢“汉化”,失去原来的战斗力。比如北魏孝文帝改革,鲜卑族主动学习汉族的文化和制度,穿汉服、说汉话、改汉姓,虽然促进了民族融合,但也让鲜卑族的骑兵战斗力慢慢下降;清朝入关之后,八旗子弟一开始战斗力很强,但后来养尊处优,慢慢变成了纨绔子弟,到了晚清,面对列强的侵略,根本不堪一击。这说明,游牧民族的战斗力,很大程度上是“逼”出来的,一旦生活安稳了,失去了生存压力,战斗力也就跟着下降了。



5、盛极而衰的魔咒:历史周期里的攻防转换

如果把中原王朝和游牧民族的战争放在历史长河里看,你会发现一个很神奇的规律:中原王朝总是“盛极而衰”,游牧民族则是“此消彼长”,双方的攻防转换,刚好契合这个历史周期律。

中原王朝刚建立的时候,往往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军队战斗力强,这时候就能有效抵御甚至征服游牧民族。比如汉朝初期,虽然经历了白登之围,但到了汉武帝时期,国力达到顶峰,就能主动北伐,把匈奴打得远遁漠北;唐朝初期,经过贞观之治,国力强盛,就能灭东突厥、薛延陀,设立安西都护府,把疆域扩展到西域;明朝初期,朱元璋派徐达、常遇春北伐,推翻元朝,后来蓝玉又率领大军深入草原,在捕鱼儿海大败北元,俘虏了北元的皇室和大臣,让北元一蹶不振。

可到了王朝后期,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困苦,政治腐败,财政空虚,军队战斗力下降,这时候就很难抵御游牧民族的进攻了。比如汉朝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朝政混乱,黄巾起义爆发,汉朝名存实亡,最后分裂成三国;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宦官专权,黄巢起义爆发,唐朝国力大损,最后被朱温所灭;宋朝从建立之初就重文轻武,军队战斗力一直不强,到了后期,政治腐败,奸臣当道,面对蒙古的进攻,根本无力抵抗;明朝后期,党争不断,财政崩溃,军队缺粮缺饷,面对后金的进攻,屡战屡败,最后被清朝取代。

而游牧民族则刚好相反,他们在中原王朝强盛的时候,要么臣服,要么被打跑,可一旦中原王朝衰落,他们就会卷土重来。比如匈奴在汉朝后期分裂成南匈奴和北匈奴,南匈奴臣服汉朝,北匈奴西迁;可到了西晋后期,南匈奴又趁机起兵,灭亡西晋。蒙古在唐朝的时候,还只是草原上的一个小部落,臣服于突厥和薛延陀,可到了宋朝后期,蒙古崛起,统一了草原,最后灭亡了宋朝,建立了元朝。后金在明朝初期,还只是女真族的一个部落,臣服于明朝,可到了明朝后期,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最后入关建立了清朝。

这个历史周期律的背后,其实是中原王朝的“农耕文明陷阱”。农耕文明虽然稳定,但容易产生惰性,一旦国家稳定了,统治者就容易贪图享乐,腐败滋生,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最后引发农民起义,国力衰退。而游牧民族的“游牧文明”虽然脆弱,但生存压力让他们始终保持着警惕和战斗力,一旦中原王朝出现破绽,他们就会抓住机会,取而代之。



6、难道中原王朝真的注定打不过游牧民族?

讲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中原王朝和游牧民族的战争,好像中原王朝总是处于下风,就算偶尔打赢了,也只是暂时的,最后还是会被游牧民族卷土重来。难道中原王朝真的注定打不过游牧民族吗?其实不然,历史上有一个被忽略的关键因素,直到明朝才被彻底破解,而这个因素,也让明朝成为了历史上唯一一个真正实现“北伐成功”并长期稳定统治的中原王朝。

这个关键因素到底是什么呢?是军事制度的革新?是火器的应用?还是对游牧民族战术的彻底掌握?咱们接着往下看。

明朝之所以能打破历史魔咒,首先要归功于朱元璋和朱棣的军事改革。朱元璋在建立明朝的过程中,吸收了元朝的教训,创立了“卫所制度”。卫所制度是一种“兵农合一”的制度,但和之前的府兵制不一样,卫所的士兵是世袭的,平时一边种地,一边训练,而且卫所大多设立在边疆地区,士兵长期驻守边疆,熟悉边境地形和游牧民族的战术,战斗力比宋朝的厢军强多了。

更重要的是,明朝特别重视马场的建设。朱元璋在建国之初,就设立了太仆寺,专门负责养马,在北方和西北设立了大量的马场,养了几十万匹战马,保证了骑兵的供应。朱棣时期,更是多次亲征漠北,率领几十万骑兵,深入草原,打击北元的残余势力。比如朱棣第一次亲征,率领五十万大军,在斡难河大败本雅失里,后来又在忽兰忽失温大败瓦剌,让北元的残余势力不敢南下。

其次,明朝是最早大规模使用火器的中原王朝。火器的出现,彻底改变了骑兵的优势。游牧民族的骑兵虽然机动性强、冲击力大,但面对火器的杀伤力,根本不堪一击。明朝的军队装备了大量的火铳、火炮,在战场上,先用火炮轰击游牧民族的骑兵方阵,再用步兵和骑兵冲锋,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明朝后期,袁崇焕在宁远之战中,就是用红衣大炮大败后金,努尔哈赤也被火炮击中,不久后去世。

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明朝对游牧民族的“分化政策”。明朝没有采取单一的军事打击,而是采取了“打拉结合”的策略,对臣服的游牧民族进行安抚,给予他们赏赐和贸易权,对反叛的游牧民族进行严厉打击。比如明朝在东北设立了奴儿干都司,管辖女真各部,对听话的女真部落首领进行册封,给予他们贸易特权,而对不听话的部落,则进行军事打击。这种分化政策,让游牧民族内部难以团结,无法形成统一的力量,也就很难对明朝构成太大的威胁。

不过,明朝后期还是没能逃脱历史周期律,党争不断、财政崩溃、农民起义爆发,最后被清朝取代。但这并不意味着明朝的“破局之法”失效了,而是因为明朝后期的政治腐败,让这些制度无法得到有效执行。如果明朝后期能保持政治清明,继续推行这些政策,清朝想要入关,恐怕没那么容易。



7、不止是战争:千年互动中的民族融合

其实,历史上中原王朝和北方游牧民族的关系,并不是只有战争,更多的是贸易、和亲、文化交流等多种形式的互动。战争只是双方互动的一种极端形式,而在战争之外,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一直在悄悄进行。

比如汉朝和匈奴的“和亲”,虽然是一种政治手段,但也促进了双方的文化交流。王昭君出塞之后,把中原的农业技术、纺织技术带到了匈奴,匈奴也把草原的骑马技术、射箭技术传到了中原。唐朝更是一个开放的王朝,大量的胡人进入中原,在朝廷担任官员,在军队中服役,甚至和汉族通婚。比如唐朝的名将高仙芝、哥舒翰,都是胡人,他们为唐朝的边疆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

游牧民族的南下,虽然给中原地区带来了战乱,但也促进了民族融合。比如五胡乱华之后,大量的游牧民族进入中原,和汉族杂居在一起,慢慢被汉族同化,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北魏孝文帝改革,更是主动学习汉族的文化和制度,穿汉服、说汉话、改汉姓,促进了鲜卑族和汉族的融合。元朝建立之后,虽然实行了民族歧视政策,但也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比如阿拉伯的天文历法、数学、医学传入中国,中国的四大发明也通过蒙古帝国传到了欧洲。

清朝入关之后,虽然采取了一些高压政策,比如剃发易服,但也在慢慢汉化。清朝的皇帝大多精通汉文化,康熙、乾隆更是喜欢汉族的诗词书画,清朝的政治制度也基本继承了明朝的制度。到了清朝后期,满汉之间的界限已经越来越模糊,汉族和满族一起,共同抵御列强的侵略,成为了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可以说,中原王朝和北方游牧民族的千年互动,虽然充满了战争和冲突,但最终的结果是促进了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形成了今天的中华民族。如果没有这些互动,中原文化可能会变得僵化,而游牧民族也可能永远停留在原始的游牧状态。正是这种碰撞和融合,让中华文明不断吸收新的元素,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8、结语:没有绝对的胜负,只有文明的共生

回头再看中原王朝和北方游牧民族的千年战争,我们会发现,其实没有绝对的“胜利者”和“失败者”。中原王朝虽然经常被游牧民族“追着打”,但中华文明始终没有中断,反而不断吸收游牧民族的文化和技术,变得更加博大精深;游牧民族虽然有时候能打败中原王朝,甚至建立自己的统治,但最终都被中华文明所同化,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一部分。

那些曾经强大的游牧民族,比如匈奴、突厥、契丹、女真、蒙古,现在都已经融入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他们的文化和习俗,也成为了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原王朝的农耕文明,也因为吸收了游牧民族的骑兵战术、马匹培育技术等,变得更加完善。

所以说,中原王朝和北方游牧民族的千年博弈,不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战争,而是一场文明的碰撞与共生。正是这种碰撞与共生,让中华文明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了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古老文明。

今天的我们,再回头看这段历史,不应该只看到战争的残酷,更应该看到民族融合的必然性和中华文明的包容性。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包容性,中华文明才能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历经风雨而不倒,不断焕发新的生机。而这段历史也告诉我们:真正的强大,不是靠武力征服,而是靠文化的吸引力和包容性,让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明,在交流与融合中共同发展。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鉴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日本称已向美国出口爱国者导弹

日本称已向美国出口爱国者导弹

界面新闻
2025-11-20 10:43:18
割让顿巴斯,军队减半,俄语为国语,美国版和平条款更恶劣

割让顿巴斯,军队减半,俄语为国语,美国版和平条款更恶劣

史政先锋
2025-11-20 14:01:15
11月24日!广州市番禺区第二人民医院王兴强教授到威海市中医院开展保胆取石、保胆切息肉手术

11月24日!广州市番禺区第二人民医院王兴强教授到威海市中医院开展保胆取石、保胆切息肉手术

威海晚报
2025-11-19 16:41:32
长城魏建军,又放了一炮!整个行业被炸懵

长城魏建军,又放了一炮!整个行业被炸懵

象视汽车
2025-11-18 07:00:02
刚宣布!人民币,大消息!

刚宣布!人民币,大消息!

中国基金报
2025-11-20 11:52:48
相亲女带9个闺蜜来把关,肆意点单超5万,男子:我来吃一碗面就走

相亲女带9个闺蜜来把关,肆意点单超5万,男子:我来吃一碗面就走

多久情感
2025-11-19 15:14:40
站着的霍金,罕见的李嘉诚,20岁的屠呦呦,这是朋友圈最珍贵的照片

站着的霍金,罕见的李嘉诚,20岁的屠呦呦,这是朋友圈最珍贵的照片

空间设计
2025-11-09 12:15:02
她是陈思诚女友,条件不输佟丽娅小他21岁心胸大,为何一直捧不红

她是陈思诚女友,条件不输佟丽娅小他21岁心胸大,为何一直捧不红

凡知
2025-11-19 12:09:11
单反时代谢幕!双十一销冠仅卖100台,万元镜头白菜价

单反时代谢幕!双十一销冠仅卖100台,万元镜头白菜价

商悟社
2025-11-15 23:03:04
华国锋任代总理后,登报成难题,毛主席一锤定音:这好办,去一字

华国锋任代总理后,登报成难题,毛主席一锤定音:这好办,去一字

史之铭
2025-11-17 14:18:35
莱万传记:巴萨曾要求停止进球,不然需付给拜仁250万奖金

莱万传记:巴萨曾要求停止进球,不然需付给拜仁250万奖金

懂球帝
2025-11-19 23:22:09
农村三大“最脏食物”曝光,第一名毒性极强,很多人却还在吃

农村三大“最脏食物”曝光,第一名毒性极强,很多人却还在吃

禾寒叙
2025-10-31 19:54:02
西班牙想要的,中国终于给了,铁板一块的欧洲,冒出一个缺口

西班牙想要的,中国终于给了,铁板一块的欧洲,冒出一个缺口

历史求知所
2025-11-19 15:55:03
无人扶我凌云志,我烂泥亲自爬上墙,网友:全是高手!

无人扶我凌云志,我烂泥亲自爬上墙,网友:全是高手!

夜深爱杂谈
2025-11-19 21:49:29
揭秘县城政治生态:四色共治,婆罗门正在逐渐被削弱

揭秘县城政治生态:四色共治,婆罗门正在逐渐被削弱

山股长
2025-11-20 09:09:57
陈梦回应女团夺冠

陈梦回应女团夺冠

大象新闻
2025-11-20 07:42:04
释永信被正式批捕!挖出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私下里他和谁在一起

释永信被正式批捕!挖出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私下里他和谁在一起

刚哥说法365
2025-11-16 14:35:38
年轻人正在逃离上海!这事怪不了任何人,577万老人换谁也顶不住

年轻人正在逃离上海!这事怪不了任何人,577万老人换谁也顶不住

南权先生
2025-06-16 15:26:16
中方换上新打法,连断日本3条财路,高市报复来了,自卫队将出兵

中方换上新打法,连断日本3条财路,高市报复来了,自卫队将出兵

书中自有颜如玉
2025-11-20 15:41:17
泰国国王访华回国现场:王后亲自驾车回居所,国王在副驾招手

泰国国王访华回国现场:王后亲自驾车回居所,国王在副驾招手

新京报
2025-11-19 17:21:56
2025-11-20 20:39:00
牛马搞笑
牛马搞笑
每日分享搞笑视频
546文章数 1071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天合光能:与霸王茶姬尚未有任何关联交易或商业合作

头条要闻

天合光能:与霸王茶姬尚未有任何关联交易或商业合作

体育要闻

Faker,何以成为Faker

娱乐要闻

胡彦斌的每一任都是大美女

财经要闻

中央要求增加地方自主财力 有哪些动作

科技要闻

马云发话了:冲第一

汽车要闻

AI驱动内容营销新纪元 2026网易年度新车总评榜揭晓

态度原创

游戏
亲子
健康
房产
公开课

《永恒之塔2》捏脸被玩出了花!从日本老师到科比哥布林!

亲子要闻

糖果小虫子比美大会

警惕超声报告这六大"坑"

房产要闻

超95亿!三亚巨量资产,突然甩出!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