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不易。如果您对本人的作品感兴趣,欢迎点击右上角的关注按钮,您的鼓励和支持是我创作最大的动力。
"国家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如今日寇欺侮我中华,正值国难当头,民族危亡之时,上阵杀敌,是我军人天职。现我部奉命开赴前线抗日,此去不成功便成仁,成仁取义为我之夙愿。"这是抗日名将陈蕴瑜在参加淞沪会战中写给家人的一封信中的内容。
奋勇淞沪
陈蕴瑜,1900年出生。1916年肄业于贵州省立模范中学,后考入贵州省陆军讲武学校第二期,1919年毕业后,历任黔军排长、连长等职。1921年,陈蕴瑜随援桂黔军转战广西,攻克柳州有功,晋升为营长、团副,后调任黔军第四混成旅参谋长。
1937年全民族抗战爆发后,102师奉命于1937年9月由河南开赴上海参加淞沪会战。
时任国民革命军102师607团团长的陈蕴瑜沉着机智指挥607团躲过敌机空袭,顺利到达上海莘庄。
10月下旬,陈蕴瑜率部队奉命接替胡宗南部第17军团第1军1师防务。
在行军途中,部队先后遭日军飞机、大炮、装甲汽艇、橡皮艇及五六百日军猛烈攻击。
陈蕴瑜临危不惧,沉着指挥部队打退敌军,顺利接替防务,并扼守苏州河畔蟠龙防地与敌血战十余日,使敌未能前进一步。
对此,胡宗南曾致电102师"奋勇克敌,显树战功",607团居首功。
当部队驻扎陈家桥时,陈蕴瑜在家书中写道:"御侮抗敌,军人天职,成功成仁,自有天数。勿用过虑,万一不幸,为国而死,亦有价值。"
![]()
喋血苇楼
已充任102师304团团长的陈蕴瑜率部参加“徐州会战”,在砀山韩道口之役,与敌恶战两日,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全团伤亡惨重,陈蕴瑜不幸中弹牺牲,以身殉国,时年38岁。
1938年5月,日军侵占南京、济南后,组织陆海空军三十余万人多路进攻徐州,企图打通津浦线。国民党第8军奉命开赴徐州前线参加会战。
到达江苏砀山后,陈蕴瑜奉命率304团1、3营,战防炮1连由杨集向韩道口急进,到达韩道口即与日军快速部队遭遇。
他指挥部队给敌以迎头痛击,取得了毁敌坦克5辆的胜利;并挥兵乘胜追击,缴获敌装甲汽车12辆,生俘驾驶兵2人,收复苇楼。
苇楼失守后,日军不甘心失败,三次组织大于304团兵力五倍的兵力疯狂反扑,致苇楼房屋多数被毁,304团官兵死伤过半,但该团坚持与敌血战两昼夜。
在弹药业已耗尽、敌兵不断近逼的紧急关头,陈蕴瑜临危不惧,亲临阵前指挥,成功打退敌两次反扑,胜利完成牵制敌人、掩护友军转移的任务后,决定乘夜突围。
正值部署突围之际,日军发起了第三次猛扑。304团孤立无援,无法冲出重围,他遂率队与敌人短兵相接,血刃相拼,杀敌数百人,终不幸于5月23日中弹光荣殉国,血染沙场,骸骨无存,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为国家民族利益而"成仁取义"的光辉篇章。
![]()
结语
陈蕴瑜牺牲后,国民政府为旌表其功,授予烈士称号,追赠其为陆军少将。国民政府党政军要员蒋介石、林森、冯玉祥、何应钦、李宗仁等四十二人赠悼词和挽联。
1941年,国民政府在烈士家乡天龙镇修建陈蕴瑜烈士“衣冠冢”,“纪念祠”和“纪念塔”。
1986年,贵州省人民政府追认陈蕴瑜为革命烈士并颁发“革命烈士证书”。
2015年,陈蕴瑜名列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
本文系作者自己收集、整理创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