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会好奇:一个既勇猛胜过张灵甫,又机智过人堪比“狡狐”胡琏的将领,凭什么会被国军高层打压、撤职发配?他是谁?
他的结局又如何?
![]()
钟松,1900年生于浙江一个书香农家。
父亲虽是农民,却非常重视子女教育,不仅供他和哥哥上私塾,还让他去师范深造。
1922年,他从师范毕业回乡当小学教员。两年后,他瞄准了刚创办的黄埔军校。
凭借扎实的文化基础,第一次就考进了黄埔一期;可惜不久染病,被送进太平间,差点要了性命。
幸得同乡张树青相救,折腾了半年后,他才转去二期炮兵队继续学业。
![]()
在军校里,年轻的钟松满怀“挽社稷于水火”的壮志,还一度秘密加入共产党。
可随着蒋介石势力抬头、中山舰事件余波未息,钟松评估形势后选择退出共产党,转而投奔国民党,开始了他的正规军生涯。
钟松先后参加东征平叛,北伐中担任第3营连长。他多次身先士卒,屡建战功,很快升为第2师独立20旅旅长。
1935年,他的旅编入胡宗南麾下,调往西北,开始了与陕甘晋晋察冀敌后抗日部队长期对峙的时代。
![]()
1937年抗战爆发,钟松率部急赴苏州防线,第2师改编为独20旅,迎击日军。
淞沪会战中,他三次冲锋,死守阵地;第61师重伤、缩编后,他兼任师长。
此后,他又在兰封会战中率第61师打破日军包围圈,武汉会战时三个昼夜顽强阻击,成功击退日军多次冲锋。
因战功卓著,他被晋升为76军少将副军长,并获得青天白日勋章。彭德怀直呼他“打不死的钟松”。
![]()
虽说副军长名义上权力不够,李铁军等人又因他非胡宗南嫡系而对他打压,但胡宗南看重实战本事,多次重用他——先是派到滇西抗日,再到整编第36师,出任师长、军长。
1947年,他带领整编36师向延安反攻,连战连捷,气势如虹。
![]()
1947年8月,西北野战军围攻陕北重镇榆林,守军仅有一万五千人。
蒋介石下令死守,胡宗南决定分六路解围,钟松率左翼偷袭横山,目标逼退我军。
可我军看透了“调虎离山”之计,先行围歼钟松主力。
钟松出其不意地绕道沙漠,确实成功救援榆林,引来一时“大捷”宣传。
谁知这正如毛泽东所设的诱敌之局——他们被牵着一路北上,深陷我军埋伏。
![]()
在沙家店,钟松部队初期还能拼杀,等他发觉陷阱时,对面已是重兵围剿。
这时他慌忙呼救,胡宗南紧急调刘戡救援,后者进展迟缓。
最终,除钟松及少数将领外,36师大部覆没。
此战后,钟松虽逃回总部,却声名大损。尽管屡遭重创,钟松始终没被彻底放弃。
![]()
1948年8月,他再次率36师援助胡宗南主力,结果又陷入彭德怀设计的“围点打援”中,几乎全军覆灭。
胡宗南以“部署失误”严厉责难,钟松当场概述前因后果,据理力争。
结果被处“撤职留任”——名义上是惩处,实际上让他彻底失去实权。
1995年,他在荷兰辞世,享年95岁。
![]()
从某种角度看,这位国民党“打不死的钟松”,正是因为政治博弈与权力倾轧,才没能将他的军事才能彻底发挥到极致。
若非被撤职发配,他或许会与我军纠缠更久;但那样的下场,只怕不是战死,就是退守台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