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长 4200 字,阅读大约需要 8分钟
![]()
一所学校中,校长的顶层设计能力决定学校能走得多远,中层干部的管理执行能力决定学校能走得多快。在学校管理体系中,中层领导是串联决策与执行的核心枢纽,既要承接校级战略意图,又要带领团队破解实践难题,其能力水平直接决定学校管理效能与育人质量,做好学校中层领导需重点锤炼以下六大关键能力。
1
靶向执行能力
让决策落地不跑偏
执行是中层的立身之本,更是连接学校战略与教育实践的“最后一公里”,脱离执行的管理如同纸上谈兵,再完善的决策也会沦为“镜中花”。“千招万招,没有精准落实就是虚招”,中层干部的执行力,直接决定学校战略能否落地、发展目标能否达成,是衡量管理效能的核心标尺。
要练就靶向执行能力,首先需做好目标拆解,避免大而化之。面对校级目标,如“提升课后服务质量”,不能简单照搬传达,而要转化为部门可落地的任务清单:比如拆解为“课程设计,明确分层课程体系,1周内完成初稿”“师资调配,筛选有特长的教师,3天内确定名单”“家长反馈收集,设计线上问卷,2天内上线,每周汇总分析”,每个环节都明确责任人、时间节点、验收标准,让团队知道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
其次要强化动态把控,主动破解堵点。执行过程中难免遇到问题: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积极性低,不能坐等上级协调,而要主动调研原因,是任务过重还是激励不足,要针对性提出方案,如增设弹性排班、优化绩效奖励;家长对课程内容不满意,需及时调整清单,而非将矛盾上交。负责不是传任务,而是把学校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不推问题、不甩矛盾,在自己的责任范围内把问题解决掉。
同时,要建立双向反馈机制,每周向校级领导汇报进度,每日与团队同步调整要求,确保执行不跑偏、不走样。
2
系统协调能力
打破壁垒聚合力
学校管理是环环相扣的系统工程,年级组与教研组的配合、教学与德育的联动、校内资源与校外力量的整合,都离不开中层干部的协调能力。若协调缺位,各部门便容易陷入各自为战的困境,甚至出现职责交叉时争抢、任务空白时推诿的内耗。中层是资源的粘合剂与部门的连接器,要善于与上级、同级、下级及校内外单位有效沟通,化解矛盾、凝聚共识,让分散的力量拧成一股绳。
练强系统协调能力,要做好对内统筹,激活团队内生力。面对部门内分工,不能平均分配任务,而要结合教师特长精准匹配:让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牵头传统教研经验梳理,让思维活跃的新教师负责创新教学模式探索,既尊重老教师的积累,又给新教师成长空间,避免新老理念冲突;遇到团队矛盾,如教研安排与教学任务冲突,要主动介入调解,以“育人目标”为核心平衡需求。比如将教研主题与近期教学重点结合,让教研真正服务于课堂,而非成为教师负担。
更要做好对外联动,打破内外壁垒。面对跨部门协作,不能等别人找上门,而要主动对接:教务处推进分层教学时,主动联合德育处设计分层德育引导方案,避免教学与德育脱节;年级组组织校园文化节时,提前与后勤处沟通场地、设备需求,确保活动顺畅落地。
面对校外关联方,更要跳出一亩三分地思维:协调交管部门在放学时段设置“临时单行线”,解决校园周边拥堵问题;联动社区开辟劳动实践基地,补充课后服务资源。
3
专业引领能力
以硬实力赢信任
对中层干部而言,管理力的根基永远是专业力。脱离业务的管理如同“无本之木”,即便嗓门再大、要求再多,也难以让一线教师信服;唯有自身专业过硬,才能成为团队的主心骨,让大家愿意跟着干、跟着闯。中层不是纯管理者,而是业务带头人,要能在教师遇到教学困惑、德育难题时,给出实实在在的指导,用专业能力扛起团队信任。
要筑牢专业引领的底气,需精通岗位对应的业务核心。不同岗位的中层,专业能力的侧重点虽有不同,但都需懂行、能指导:教务主任不能只懂排课,更要吃透课程标准,能通过学情分析指出教师备课中的不足,比如“这节数学课可增加生活化案例,解决学生‘听不懂’的问题”;德育主任不能只抓纪律,更要掌握青少年心理规律,在班主任遇到学生叛逆对抗时,能给出先共情倾听、再引导反思的具体策略;就连后勤主任,也需熟悉校园安全规范与教学保障需求,能快速判断实验室设备故障的症结,避免影响正常教学。
要带头深耕业务,用实践筑牢威信。中层不能当甩手掌柜,把上课、教研当成额外负担,而要主动扎根一线:教务主任坚持每周上2节示范课,让教师看到理论如何落地课堂;教研组长带头申报课题,带领团队破解教学重难点;德育主任定期参与班主任例会,一起分析学生问题、打磨德育活动。要明白能让老师们认可,不是因为“我是主任”,而是因为“我能和他们一起磨课、一起解决学生问题,他们知道跟着我干,能学到真东西。”这种接地气的专业姿态,既能及时掌握一线需求,又能以实际行动树立靠谱、能干的形象,让团队的凝聚力自然生成。
4
双向沟通能力
架起无障碍桥梁
中层干部是学校信息传递的关键枢纽,一头连着校级决策,一头系着一线师生,沟通若出现偏差,轻则导致工作延误,重则引发误解矛盾。沟通不是简单的“传话筒”,而是解码与转化的艺术。要让上级听懂困难、看到方案,让下级理解意图、愿意执行,这才是无障碍沟通的核心。
做好向上沟通,关键在带着方案汇报,而非只抛问题。面对校领导部署的任务,不能等遇到困难就直接说做不了,而要先梳理问题、思考对策。比如反映“教研时间不足”时,不能只抱怨“会议太多、任务太重”,而要带着具体方案汇报:“目前每周有3场非必要会议,建议合并为1场;同时推行‘15分钟微教研’,利用课前课后碎片化时间开展研讨,这样能腾出2小时完整教研时间。”这种沟通方式,既体现了对工作的主动思考,也为校领导决策提供了参考,避免把难题推给上级。
做好向下沟通,核心在把指令变共识,避免指令式传达。面对一线教师,不能生硬地说学校要求这么做,而要先解读背后的意义,再用通俗的语言拆解要求。比如推行“新的学生评价制度”时,不能只念文件条款,而要结合教师日常工作解释:“这个评价体系增加‘实践能力’指标,其实是帮咱们减轻‘唯分数’的压力,比如学生参加一次社区服务,就能计入评价,咱们不用再花时间统计额外分数。”同时,要主动打开倾听通道,定期召开教师座谈会,在办公室门口贴出每周开放接待日,通过线上问卷收集诉求,别让教师有话不敢说、有惑无处问。向下沟通的本质是共情,要让教师感受到“你和他们站在一起”,而不是“你在命令他们”,这样才能化解上下脱节的矛盾,让政策落地更顺畅。
5
动态应变能力
以灵活性保稳定
校园管理没有固定剧本,学生突发疾病、家长临时投诉、教学设备故障、政策紧急调整等意外情况随时可能发生,中层干部作为“一线应急者”,其应变能力直接关系校园秩序稳定与育人工作顺畅推进。应变不是临场慌乱后的补救,而是预判在前、处置有序的系统能力,要能在突发状况中稳住局面,在计划变动时补位衔接,把风险影响降到最低。
面对紧急事件,关键要先控场、再处置,避免慌乱失序。遇到学生意外受伤,不能坐等校领导指示,而要第一时间启动三步响应:先安排专人送医,同步联系家长说明情况,再快速梳理事件原因,并做好记录;面对家长因作业量争议到校投诉,要先请家长到接待室平复情绪,再耐心倾听诉求,而非让矛盾在走廊里激化。这种“稳为先、快处置”的思路,确保紧急时刻不慌、不乱、不错。
面对计划变动,核心要速补位、不脱节,避免工作断档。同时,更要预判风险、早防范。开学前联合后勤、安全办排查教室电路、消防设施等隐患,大型活动前制定“人员疏散、天气突变、意外受伤等多套应急预案,将被动应对转为主动规避,帮助中层建立风险预判思维,让校园管理更具抗干扰能力。
6
主动担当能力
破解甩锅的硬内核
中层的担当是学校管理不内耗的关键。中层干部是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要锚定立德树人核心,始终把育人初心放在首位,避免遇矛盾就回避、遇责任就推诿。
一方面,要扛事不推责,面对改革阻力,如推行新评价制度遇抵触,主动调研原因、调整方案,而非将问题上交。另一方面,要为团队兜底,在教师工作失误时,先帮其分析改进,再承担管理责任,做行政工作,首先要有一颗平常心,要接受做好了没人夸,做不好肯定挨批评的岗位属性,但更要守住担当的底线。同时,要平衡守成与创新,不墨守成规,以担当为荣、避事为耻带动团队积极干事。
尽管六大关键能力是中层履职的刚需,但在实践中,许多干部仍面临想提升却无路径、遇难题却无方法的困境:政策转化找不到抓手、跨部门协同不知从何入手、数字化工具不会用……为帮中层干部系统破局,校长智库教育研究院特推出“决胜中层——学校中层管理干部实操进阶高级研修班”,精准对接上述六大能力需求,让能力提升从自我摸索变为专业引领。
本次研修采用“线上奠基+线下攻坚”的实战模式,全程围绕“解决真问题”设计:
线下课程(2025年10-11月):聚焦“政策转化、智能管理、应急处置”等八大核心模块,搭配《现代学校治理的六项基本能力》《学校如何运转》两本专业书籍,帮你夯实理论基础,掌握可直接复用的工具模板。
![]()
![]()
![]()
线上(2025年11月10-11日,西安):深入西安新知小学、曲江南湖小学等改革前沿校,通过“校园观摩+情景模拟+专家诊断”实战演练。比如模拟“家长投诉课程安排”场景,学习沟通技巧;分组设计“跨部门协同方案”,专家现场点评优化,真正实现“学完就能用”。
![]()
![]()
全程赋能:配备专属导师1对1指导,建立学习共同体分享经验,优秀案例还能入选《中小学中层管理创新实践案例集》全国推广,为你的职业成长加码。
无论你是想破解“执行乏力”的教务主任,还是想提升“协同能力”的德育主任,或是想掌握“智能管理”的年级组长,这场研修都能帮你精准补短板、提能力。即日起报名,可选择“全线赋能套餐”(含线上课程+线下工作坊+书籍+导师指导)或“线下实战套餐”,助力你从“中间层”蜕变为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真正扛起“教育强国建设”的基层责任!
报名方式:欢迎您扫码报名!
![]()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校长派中小学课程建设与发展大会暨第三届特色课程博览会,2025年11月9日—11日我们在西安不见不散,年度盛会,期待您的加入,欢迎扫码报名!
![]()
校长派投稿邮箱:xzpxzzk@163.com
![]()
中小学"十五五"时期发展规划编制与学校高质量特色发展·专题八讲
![]()
邀请函| 中小学课程建设与发展大会暨第三届特色课程博览会
![]()
关于举办2025第二届中小学科学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教育研讨会的通知
![]()
2025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发展力高级研修班暨《班主任说》编委会遴选
编辑|智库君
说明|校长派尊重原创,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侵权,我们会及时声明或删除。
我们在一起,可以成为改变的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